宝鸡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研究
宝鸡市老年大学校长 曹宏斌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为此,宝鸡市制定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市政协通过了民盟《关于加强老年大学建设的提案》,提出了“十四五”期末老年大学建设目标,擘画了宝鸡老年大学未来发展蓝图。
一、宝鸡市老年教育现状
宝鸡市老年始终坚持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路子,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市县镇(街)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老年大学及分校5所、12所县(区)级老年大学、民办老年大学及分校3所、8所镇(街)老年学校(分校),在校学员约1.5万人,占比仅2%(老年总人口:75.3万),但与《规划》20%的要求差距大,亟需加大建设力度,扩大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兴办镇(街)、社区老年学校(分校),为广大城乡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教学服务。
近五年来,全市老年大学竞相开办,形成了民办公办比翼齐飞、市县全覆盖、分校网点遍布的良好态势,老年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宝鸡市老年大学恢复办学。2019年秋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宝鸡市老年大学恢复教学工作。市财政投资300余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扩大教学面积2000平米,建成标准教室10间,覆盖演播、多媒体应用、舞蹈训练、乒乓培训等功能。在全市范围内遴选聘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各类专业教员,更好担当起“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指导者重任,教师从2019年4人增长到21人。专业课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2个,班级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32个,在校学员人数从2019年不足200人,增长到现今3390余人。2021年以来,市老年大学联合高新渭水苑物业公司、宝钛厂、高新健康城养老机构及渭滨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建成了四所分校;今明两年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在老年人口聚集地新福园社区、斗鸡社区再建成两所分校,初步解决市区老年人就近就便上学问题。
(二)县区老年大学实现全覆盖。近年来,各县区加大老年教育建设力度,均已实现建成一县至少一所老年大学的目标。金台、凤县、陇县、千阳争取政府支持,投资共计一百五十万余元,对原用于基础教育、政府办公的建筑进行适应化改造,建成标准教室11间,基本满足当地老年教育需求。扶风县多方沟通,拟新建老年大学校舍,正在批复之中。今年,麟游、太白通过共建共享,分别建成教学面积5000、1500平方米、设施设备水平一流、标准教室18间的老年大学;渭滨改造原老干局办公大楼,腾出四层共1080平方米用于老年大学教学、老干部活动,实现了县区老年大学全覆盖。同时,扶风、麟游扶风两县经多方努力,解决了老年大学机构编制问题;凤翔、眉县、陈仓也加大分校建设力度,先后投资30余万元,分别建成5所、2所、1所分校,为探索乡村老年分校建设积累了经验。
(三)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民办老年教育----华厦老年大学成立于2006年,建筑面积5400平米,设有标准教室、形体教室、大型会议、演出用多功能厅等教学活动场所。在校学员数达到2869人,开设了包括书法、绘画、摄影、英语、声乐、器乐、秦腔、舞蹈、电脑、瑜伽、食疗、太极拳等12个专业,共103个教学班,其中校本部84个教学班,两所分校(烽火、石油钢管厂)19个教学班,建立起一套老年教育专业及课程体系,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正规化、专业化的教学需要。
(四)举办老年大学主体增多。去年以来,先后有军干所、宝鸡开放大学开办了老年大学,尤其是宝鸡开放老年大学,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办线上老年大学,为学员提供居家在线教学服务。
二、市老年教育需求分析
宝鸡市常住人口332.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75.3万人,占比2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52.5人,占15.8%,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市区(不含凤翔)常住人口147.6万人,60岁及以30.6万人,占比21%,老龄化率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了摸清老年人教育需求,我们对驻地新华巷社区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纳入问卷调查的老年人共计150名,年龄60~85岁,女性占54%,男性占46%;70%与老伴同住,30%独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50.7%,初高中占42.7%,大专及以上占6%;政治面貌上,中共党员占18%,民主党派2.7%,群众79.3%。自评健康状况以一般为主,占60%,其次是好(27.3%),差(12.7%);从月收入看,1000元以下、1000~1999元,2000~2999元、3000元及以上分别占31.3%、44.7%、14.7%、9.3%;老年人教育需求逞多样性:
1.参与意愿及实际参与情况:150位老人中,112人(74.7%)愿意参加老年大学,38位(25.3%)不愿意,实际4人(2.7%)参加老年大学学习。146位老人未参与的原因依次排序是没机会(24%)、不感兴趣(19.9%)、身体不好(17.8%)、交通不方便(17.1%)、没时间(14.4%)、收费贵(4.1%)、其他(2.7%)。由此看来,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的意愿较为强烈,可实际参与率非常低,老年教育存在很大的需求量。
2.教育形式需求:最受欢迎的是老年大学分校(就近就便50.7%),其次是老年大学(31.3%),较少选择远程教育(18%)。
3.教育课程需求(多项选择):74.7%老年人选择养生保健,34.7%选择文化娱乐,15.3%选择书法艺术,9.3%选择实用技能。由此可见,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类课程兴趣浓厚,对于文化娱乐类的课程也有较大兴趣。
4.教育收费需求:81.3%的老人认为能接受的收费范围是0~200元,15.3%选择了201~500元,3.4%选择了500元~800元。
5.师资力量的需求:78%认为需要专业师资队伍,22%愿意既当学生又当教师。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根据调研结果及工作中掌握地情况来看,老年人参与教育的意愿较为强烈,而实际参与率却非常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大学知晓率低、老年教育意识尚未形成、老年大学教学质量满意率不高等。
(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老年大学及其分校的知晓率。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以及宣传册,广泛向社区居民、企业退休职工、行政事业退休干部宣传老年大学及分校的招生信息、教学成果、才艺展示,提升社会知晓率、影响力。其次是走出去,组织师生下基层、进社区、进厂矿,为他们送文化、送服务、送温暖,展现师生才艺,吸引更多老年人来校学习。再次要移风易俗,利用“敬老月”时机,在街道、社区悬挂“文化养老、终生学习”等宣传标语,呼吁、引导老年人从麻将桌、棋牌室、电视前、刷手机等走出来,来老年大学学习,提升生活品质、提倡健康生活,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加强老年大学分校建设。从调研问卷情况来看,老年大学是否就近就便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上学意愿。人上了年纪,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半小时生活圈,走远一点,出行意愿急剧下降,故而要在街镇,城区甚至可以根据人口规模延伸至社区,下大力气加强分校建设。而此次调研表明无人组织、没有机会参与等使得老年人参与教育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全市分校仅有14家,而且大多为市辖区,广大农村地区是近乎没有老年大学分校,远远不能满足老人就近就便教育需求。故此,建议全市通盘考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引导街道社区建设老年大学分校。对于条件不足的街道社区,可简单设置老年大学教室,鼓励老年人既做学习者又做教育者,实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也可鼓励街道社区与当地学校、厂矿企业合作办学,借用其场地、设备、人力资源等,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开设老年人喜欢的养生保健类、文化娱乐类等课程。
(三)提升老年大学分校教学质量。落实“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要求,最根本的是提升分校的吸引力、影响力,让老年人感觉学有所得、学有所值、学有所用,否则举办分校就不可能长长久久,就可能像诸多社会事业一样流于形式(譬如老人餐厅)。要真正把分校建设成为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阵地,首先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科学设置课程,形成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课程体系。譬如,面向健康需求,设置太极拳、瑜伽、中医养生等课程;面向文化需求,设置书法绘画、声乐、器乐、戏曲等;面向生活需求,设置烹饪、智能手机使用等。其次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能否留住学员,关键是师资。从办学实践来看,一个好老师,胜过千万语,只需把德艺双馨的教师们汇聚在一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老年人来校求学,分校建设就会越来越好。再次是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运用“主体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现代教学方法,变“满堂灌”为启发互动,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使其乐在学中、陶醉其中,享受沉浸式的知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