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 激发活力
开创老年大学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咸阳市老年大学
咸阳市辖两区一市十县,总人口493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70万人,占总人口的14.6%。咸阳市老年大学创建于1992年,由建校初期的三个教学班级、65名学员,发展到现在的22个专业、73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员。先后建立了彩虹分校、中华路分校、咸阳师院分校、长庆石化分校、长庆礼泉分校、三普分校和西橡教学点等7个分校。在1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老年教育全覆盖。市老年大学校本部聘任教工44名,校聘专家教授6名,毕业、结业学员10000余名,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多层次、多学科的老年大学,相继被秦都区委区政府、咸阳市委市政府、陕西省省政府评为文明校园、陕西省示范老年大学。
一、主要做法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老年大学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老干局的直接领导下,学校遵循“政治立校、文化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原则,探索办学规律,提升教学质量;总结办学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规范教学管理,巩固创新成果,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创新、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提升老年大学整体办学水平。
(一)坚持政治立校 大力倡导文化养老
为紧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步伐,丰富老年学员的政治生活,我们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政治教育和政治引导。把时事形势教育作为所有学员的公共课,不定期组织学习,先后就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有关事项进行了专题报告。一是拓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阔了学员视野,丰富了学员的晚年生活,激发了老年人为社会服务的热情,换发了学员的精神风貌。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着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市上的各种大型活动,让学员通过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委的重大方针和决策,使老年学员始终保持与社会合拍、与时代同步、与市委同心、同向、同行。三是倡导文化养老新理念。我们邀请魏高良校长专家作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专题讲座,通过聆听讲解,大家对文化养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在办学理念上及时转变了观念。通过宣传,增强了学员参与到文化养老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和谐,形成了共识。
(二)以举办大活动,引领老年教育的大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大学出彩在于活动。为了激发更多的老年人拾起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目标,追求永恒价值,怡享晚年乐趣,走进校园,关注老年教育,我们以组织开展活动,展示老年人追求上进、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采。一是组织学员感受发展变化。去年4月,我们组织1300多名班干部和学员参加咸阳湖赏花节,学员们踏青咸阳湖,赏花渭河畔,在明媚的大好春光中沐浴着文明和谐的城市新风。连续三年组织学员参加了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的全市首届离退休干部“5.11”健步走暨文化艺术节活动,学员们作为主力军一路高歌、一路前行,走出了健康、走出了快乐、走出了精彩。组织学员代表参观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感受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二是组织举办活动搭建平台。连续3年, 7月初至8月底每周五晚上,以市老年大学4个秦腔班为骨干,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广场,连续组织了8场秦腔消夏晚会,马友仙、李梅、展运华、徐松林、冉飞等秦腔名家纷纷来咸登台献艺,让古老的秦声秦韵唱响在咸阳的夜空。去年重阳节前夕,在市统一广场连续3天举办了4场全市文化养老成果展示汇报演出,吸引了数千名老同志驻足观看。今年,在全市第三届5.11健步走暨文化周活动中,组织学员参加展演和比赛14个项目,其中文艺演出6场,健步走、太极拳(剑)、健身操、书画笔会各1场,门球比赛44场次,乒乓球比赛60场次,象棋比赛37场次。11个县市分会场共设活动项目98个,其中展演类项目35个,竞赛类项目28个,趣味类项目18个,参观视察、书画展览、知识讲座、诗歌朗诵等项目17个。三是向社会汇报教学成果。今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市统一广场举办了四场咸阳市老年大学“庆七一暨教学成果汇报演出”,作为向建党94周年献礼。其中共有60个班,7个分校、5 校外辅导站,3个艺术团,参加了舞蹈、演唱、器乐、书法、绘画、电子琴、太极拳、瑜伽、秦腔等节目的演出,共有64个节目分四场演出,同时举办两场书法和绘画笔会展示活动,有四个书法绘画班170多名学员参与,给群众赠送书画作品100多幅。近2000名学员登台参加了汇报演出,充分展示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向全社会展示了老年大学办学情况。在演出现场经50多名班长、30多名老师对每一参演节目进行打分,评选出优秀节目:一等奖16个;二等奖33个、优秀奖12个。其中书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品位高雅,既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抒发了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四是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我们都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主题思想,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五是送文化下基层。今年,市老年大学艺术团参加老干局先后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先后慰问了泾阳县山庄镇山庄村、泾阳县王桥镇;同时书画班的学员现场泼墨,为村民赠送书画120多幅;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还去慰问了地处泾阳县口镇的“角声儿童村”,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孤儿学生,为孩子们送上了图书、玩具等六一慰问品,与孩子们一起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6月8日《咸阳日报.健康人生》携手市老年大学走进西北二棉社区,为社区居民及辖区内的环卫工人进行义诊咨询并送上文化大餐。六是组织学员参加社会活动。今年,我们组织学习校外辅导站舞蹈队参加的由陕西省宣传部、文化局、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省“越跳越开心”广场舞大赛,我校课外辅导站舞蹈队获得周冠军。书法研究班学员郑涛书法作品参加了陕西省发改研究会举办的“陕西百名书画家建国65周年”书画展,获得了一等奖,该书画作品被陕西省发展改革研究会永久收藏。以网络和校报为平台,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为激励先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我们制作了“老年大学工作展示板”,开设荣誉栏,通过展示学员服务社会的风采,宣扬学员中的好人好事。通过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提高了广大老年人文化养老意识,营造了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快乐养老的浓厚舆论氛围, 对全市兴起文化养老热潮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三)以强化大宣传,提升老年教育的认知度
宣传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校领导班子变化和工作分工情况,学校及时调整了校报校刊编委会,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科室,充实了讲政治、会电脑、懂网络、有经验的人员,进一步优化了成员结构。一是及时宣传报道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大量来自学员自己的文字和图片,及时向社会传递着老年大学的新人新事和新气象新风貌,传递着老年学员老有所为的学习成果和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二是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注重因地制宜、发挥传统宣传阵地的作用。在众多媒体竞发、黑板报几乎绝迹的当今,各班的黑板报在老年大学却一支独秀。每两周出版一期,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板书流畅,板面新颖。及时报道学校动态,介绍教学经验,交流学习心得,表扬好人好事。课余时间争相浏览、随时阅看,深受老年学员欢迎,也为学员提供了一个认知了解老年大学的窗口。三是积极谋划大宣传。4月9日、10日,中央电视台CCTV-1、CCTV-4、CCTV-13相继专题报道新闻调查,《新闻直播间》,以《老年大学火爆的背后》为题,分《“一座难求”与“舍不得毕业”》、《课程丰富学费低不设门槛任意学》、《“文化养老”呼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三部分内容,对咸阳市老年大学深度报道。同时,咸阳电视台、《咸阳日报》、河南卫视、河北卫视、有关网站、大众微信等多种新闻媒体聚焦,纷纷给予宣传报道,此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使大家认识到,老年大学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更新知识的愿望,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高老年人的文明素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还有利于开发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精神财富和知识技能,为社会发展进步继续做出他们特有的贡献。老年教育本身也是实现全民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面对加速的社会老龄化趋势,呼唤社会进行统筹规划,舍得投入精力和财力,从终身教育立法的层面,尽快解老年人之难,缓社会之急。总之,让对我们这个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老干部、老同志,到了古稀之年,还要为求知等座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了。正如张兴发校长讲到的:“咸阳市的老年事业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迎接白发浪潮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好多工作才刚刚起步,仍需要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老年事业是造福一代又一代老年人的朝阳事业,也是造福千家万户的千秋功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及咸阳市委市政府对老干部和老年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全面实现‘文化养老’为目标,以‘百善孝为先、敬老我先行’自觉行动,不断探索创新,实现咸阳市老年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四是加强学习交流。宣传报道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为正能量的弘扬和传播,勤勤恳恳、笔耕不辍。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上学期分别在《中国老年报》、《咸阳日报》、中央电视台、陕西省老干网、陕西省老年大学网和市老干部系统网站等各种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新闻报道、教研文章、学员作品20余篇,及时报道老年大学的好人好事和时代精神,彰显出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较好地发挥了宣传效应,大大提高了老年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多外省市县,慕名来我校参观考察,省委原副书记范肖梅相继参观考察了我校,高度赞誉办学特色和教学成果成绩显著。
(四)合理设置课程,潜心打造咸阳特色教学品牌
课程设置“坚持政治理论课,巩固传统文化课,发展现代知识课,突出文艺特色课”,形成了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一是丰富课程内容。开设了保健、太极、舞蹈、瑜珈、声乐等专业;根据老年人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精神需求,开设了书法、绘画、钢琴、电子琴、葫芦丝、摄影等专业;根据老年人需要融入社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时代需求,开设了计算机、英语、语言表达、时事政治等专业课程。二是打造品牌专业。近年来,我们在局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整合资源,推出“秦腔”、“瑜伽”这个教学品牌,瑜伽班报名出现火爆,两个班由原来一个班定员40人,发展到60人,到今天发展到四个班,都满足不了学员们的学习愿望。三是满足需求联合办学。老年大学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一项多结构的系统教育,是融颐养康乐、进取有为、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文化教育体系。我们根据学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重视教学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从贴近人文、贴近生活出发,突出政治性、实用性、健康性和多样性,突出特色和优势,因人而宜,邀请了市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等专家教授结合临床工作经验讲授《中老年人保健常识》,发放了《脑血管病指南》、《糖尿病100问》等健康书籍。
二、体会和感受
(一)领导重视是根本
学校的发展与建设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宣传效应的凸现,去年市财政划拨资金19万元,更换了20台电子琴、20台微机,教室安装了17台空调;投资70余万元装修了教学多功能厅和教学大楼。今年,又拨款28万元,用于更新桌櫈等教学设施。针对报名火爆,竞争激烈的情况,积极拓宽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大力支持建立分校,努力满足老年人学习的愿望,实现老年教育网络全覆盖,为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规范管理是关键
学校依靠有效的教学管理,规范性的管理举措,保障了教学得以顺利有效的进行,充分体现了“软环境”在教学管理上的重要地位。通过班主任跟班制度,由班主任随班掌握教学的全过程,分别召开教师座谈会、班干部会议、班主任汇报会,总结经验,统一认识,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了每一个教室、走廊,展示学员的作品和学习成果,及时更新宣传版面,使每一个空间都是展示学员成果的窗口。
(三)共建家园是纽带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校师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组织形式上不断总结完善、发展提高,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老年朋友的特点,要把传递快乐、大家快乐的“大家乐”精神拓展开来。引导所有学员不仅能够在校园里寻找到快乐、享受着快乐,而且更要懂得营造快乐、传递快乐,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主动给他人带来快乐,实现大家快乐。共同营造“老有所乐”的良好氛围,打造成为咸阳老年朋友“老有所学的校园、老有所为的田园、安度晚年的乐园、温馨和谐的家园”!
(四)实现人生价值是动力
引导老年学员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永远保持一颗年轻健康的心态,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做一个“跟上时代”不甘落伍的“时尚老人”。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学员人数过多,规模有待扩大;二是品牌课程不多,学员兴趣不浓;三是教学设备缺乏,影响教学效果等等。今后,我们将强化“政治立校、文化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新理念,瞄准新目标、追求新梦想、焕发新精神、创造新成果、实现新理想!
落实倒逼机制 坚持示范引领
推动全市老年教育事业规范科学发展
榆林市老年大学
(2015年7月)
榆林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全市第一所老年大学——市老年大学于2002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神木、靖边两县分别于2004年、2005年成立了老年大学,其他10县区的老年教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空白,截至2013年底,全省107个县区没有老年大学的17个县区中,榆林市就占了10个。为改变落后局面,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健全完善老年教育网络,按照“示范带动、拓展阵地、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在扩大布局上求突破,在规范办学上求深化,在科学管理上求提高,全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13年,省委老干局要求,两年内全省所有县区都要成立老年大学,我市老年大学建设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强力推进县区老年大学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随着2014年11月4日清涧县老年大学的挂牌开学,我市彻底消除了部分县区没有老年大学的历史空白,实现了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全覆盖。
为了使教学资源逐渐向街道和社区延伸,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中老年人就近接受教育的需求,推动了全社会文化养老事业。今年3月,利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有利契机,市老年大学通过与新明楼办事处协商,在定慧寺社区成立了全市第一所街道老年学校,开设了舞蹈和唱歌两个专业。“一花引得百花开”,在4月举行的新明楼街道老年学校开学典礼上,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劳动亲临现场并召开了座谈会,榆阳区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年内至少成立2所社区老年学校。目前,青山路办事处崇文路社区与辖区内榆林学院共建的社区老年学校已招生400多名,还有好几个社区开展了入学调查、场地落实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秋季开始招生。一些中心乡镇的老年学校建设也在积极推进,靖边县东坑镇、榆阳区镇川镇老年学校已完成了场地改造、设备配置和师资聘用,秋季即可开班。我市老年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网络,从2002年4月榆林市老年大学开创时的“一枝独秀”,逐步发展壮大为今天的“百花齐放”。据统计,全市已建立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17所,开设专业14个,在校学员近6000人。
二、主要做法
1、实行倒逼机制,强力推进县区老年大学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以县区老年大学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文化养老和事业养老。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劳动同志陪同省老年大学副校长白向华到市老年大学进行了调研,得知我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全省后进,当即表示年内所有县区一定全部建起老年大学。2014年5月8日,钱劳动同志召集12县区组织部长、老干局长召开了全市老年大学建设现场会,实地参观了横山、靖边和市老年大学,要求未建起老年大学的县区组织部长当场表态,尽快落实办学场地,责成市委老干部局加强指导和监督,采取“倒逼”机制,确保未建成老年大学的县区国庆节前全部建成开学。市政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明确将解决市老年大学办学场地问题作为整改事项,确定将滨河公园榆阳小街项目整体划拨市老年大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下,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老年大学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成立了老年大学建设筹备领导小组,从校舍的选址到师资人员的配备以及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子洲县委书记方虎城同志两次到现场专题调研老年大学建设工作。米脂县委书记杨志先亲自带领县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县农机校实地考察、现场办公,将农机校划拨用于老年大学建设。2015年1月6日,钱劳动同志专程从西安赶回榆林,参加全市老年大学工作座谈会,听取市县老年大学建设和发展情况汇报,对全市老年大学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意见。2015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意见》,对全市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市县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我市县区老年大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决定性因素。
2、坚持高点起步,积极推进教学设施现代化。虽然我市老年大学建设起步晚,但起点很高。市老年大学经过13年的发展,已成为了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基本实现了教育手段多元化、新颖化和现代化。神木、靖边两县老年大学近年对校舍进行了新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办学规模和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子洲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款100万元,用于老年大学教室改造装修和教学设备购置,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并从2015年起,每年财政预算20万元办学经费。府谷县利用县电大的一座三层小楼共6间标准教室办起了老年大学,教学设备全部借鉴山东老年大学的标准,配有多媒体投影仪、视频教学系统、点歌系统等现代化高端教学设施。清涧县将原财政综合大楼整体划拨县老年大学,办学经费由财政足额安排。定边县老年大学现在暂时借用县委党校教室办学,由财政一次性安排18万元作为启动经费,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建老年大学办学场地,目前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榆阳区投资100多万元对县政府旧址进行了改造,建成300多平米的临时教学区,2014年9月开学即设立3个专业5个教学班,招收学员130名;他们将区老年大学建设与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盘考虑,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有望在2015年底建成教学面积3000多平米的标准化老年大学。
3、注重示范引领,着力推进老年教育规范科学发展。在基层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基层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规范化建设,通过印发建校流程、召开现场会和调度会、送教上门等形式,及时沟通信息,总结推广规范化建设经验,有效推动了全市老年教育规范化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市老年大学组织专门力量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对学籍管理、学制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步进行规范,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服务管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采取跟班听课、班级抽查等措施加强巡查和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工作标准化和管理服务规范化。按照市局要求,市老年大学加强对基层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2014年7月,我们制定了县区老年大学和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创建流程,并及时下发各县区和各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有效防止了走弯路。流程主要分七个步骤:成立机构,选配管理人员;落实场地,安排办学经费;开展调研,确定专业学制;聘请教师,加强队伍建设;配备设施,满足教学需求;选择教材,遵循老年特点;规范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同时,我们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各专业教学大纲一并提供给基层做参考,为县区老年大学选订了山东老年大学编写的全国老年大学统编教材,为街道社区老年学校翻印了舞蹈、声乐、二胡、书画等专业《教育教学与标准化教程》。这样,全市新建成的县区老年大学和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建校之初就实现了有大纲、有教材,有制度,教学管理有章可循,起步规范。为全面提升县区老年大学教学质量,2015年,市老年大学组织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分赴各县区老年大学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现场指导,示范授课,交流互鉴。客观讲,我市县区老年大学多数是仓促上马,专职教师几乎为零,加之文化相对落后,艺术人才相对较少,而且因为报酬低,难以选聘到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师资力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适应基层老年教育需求,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近期我们向市财政申请培训经费28万,从基层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选派了30名舞蹈教师和学员,在市老年大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集中培训,经过培训回去当舞蹈老师。7月13日,培训班已正式开班。
4、把握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牢牢把握和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注意发挥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校园、入课堂,使老年人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技艺、增进了身心健康、充实了晚年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地结交了朋友、增强了家庭和睦,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市县老年大学坚持教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开设公共课、课前思想教育等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聚焦社会舆情等焦点热点问题、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老年人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以学员带群众、以校内带校外、以学校带社会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市老年人并带动全社会不断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老年大学逐步成为落实老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有力巩固了持续五年的南部县区老干部上访问题解决之后,老干部领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二是引领社会养老文化。各老年大学已经把组织学员为社会服务,作为办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城市广场还是街道社区,到处都能看到老年大学学员的风采。他们进行文艺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好形势,把在老年大学学到的文体知识传授给街坊邻里,成为广场、社区文体活动的骨干力量,引领和带动了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生活。子洲县老年大学组织学员参加全县“双进双推、自愿服务”活动文艺演出,神木县老年大学开展“大手牵小手”老年人进校园活动,为当地中心工作和社会和谐助力。
三、体会建议
回顾我市老年大学工作建设和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抓领导和领导抓。我市县区老年大学只所以能在短期内全部建成,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决定性的因素。虽然现在强调依法行政,可现实工作中,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工作推动起来就容易多了。要引起领导同志的重视,必须要创造能让领导同志重视的条件,让领导同志了解老年教育,感受老年教育。二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实践告诉我们,要求老年大学一开始创办就做到万事皆备,那是很不现实的。试想若等到把办学场地、编制、经费等问题都解决了才开始办学,那就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好的状况了。三是加强交流指导。我市基层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创办之初就实现规范办学,主要得益于统筹有方、指导有力。科学的创办流程从宏观上指导办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从微观上细化工作。近期,我们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全市老年教育协会,对全市老年教育发展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全市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工作。
虽然我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发达地区和兄弟市区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忧。一是编制不明。目前除市老年大学和神木、靖边老年大学有机构和人员编制外,新成立的10所县区老年大学和4所乡镇(街道)、社区老年学校都没有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多数由县区老干系统工作人员兼职,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校舍短缺。由于仓促上马,新成立的基层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校舍面积普遍少于300平米,3个县区老年大学的校舍面积甚至不足100平米,校舍短缺与就学需求的矛盾突出。三是经费不足。受经济下行压力,全市老年大学办学经费入不敷出。四是覆盖不广。乡镇、街道和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刚刚起步,布点少,老年人入学率还不够高。
质量是老年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澄城老年大学 安忠坤
我们澄城老年大学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十八个年头。十八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澄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澄城老年大学逐步发展、由弱变强、日益壮大、富有特色,也曾作为县级代表先后参加了西北地区和全国老年教育研讨会并交流了经验,连续多年也被省、市、县作为老年教育和老干工作先进单位。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质量作为老年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来抓。近年来,就提升老年教育质量中正确处理好思想教育与康乐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普惠课与特色课、教学质量与生活质量等五个关系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也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一、处理好思想教育与康乐活动的关系
老年大学要有康乐活动,教学方式要轻松愉悦,但老年大学不是单纯的老年俱乐部,它首先是在思想上教育人、引导人,培养具有长者风范的老人,这是提升老年大学教育质量的前提。
1、政治思想教育是老年大学的首要任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老年大学的职能所系,是党委赋予老年大学的一项光荣任务,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老年大学为阵地,凝聚老干部、老职工和所有老年人,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衡量老年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时事政治、政策法律、中国革命史等作为公共课,开办“金秋大讲堂”,县委书记自告奋勇担任第一讲,使我们的老年大学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老年群体的纽带与桥梁。
2、思想道德教育要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专业学习之中,在专业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当前,一些有关老年人不应出现的问题的相关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老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老年大学的新课题,肩负着终身教育最后阶段的老年教育也要结合专业学习渗透道德教育,班队课堂内外活动就是教育的平台。戏曲班排练的眉户本戏《人间真情》扬善惩邪,弘扬社会道德、家庭美德;演出队上演的短剧《邻里之间》,宣传邻里之间友好相处,构建和谐社会;诗词班结合教学《澄城赋》进行热爱澄城、建设澄城教育;绘画班结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尧头窑采风,畅谈家乡美,在轻松愉悦中进行迁移默化的教育。
3、党的组织与专业组织双轨并重。省委老干局局长程怀岗五月份在澄城老年大学调研老干部党建和阵地建设时对我校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的做法表示肯定。我们的做法是把党组织与专业组织单轨设置、双轨运行。在行政上建立校务委员会,专业上分门别类设立学会、协会、班队、专业教研组;在党务上,学校设立党支部,按专业设立党小组。采取灵活务实的机制,党的关系不变,只转临时关系,方便参加老年大学党的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级带领广大老同志一道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康乐有为。
二、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老年大学是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老年人为学习主体的专门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以教学为中心,突出课堂教学,协调课外活动。我们以教育规划为依据,以教学大纲为准则,统筹安排一、二、三课堂,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1、落实第一课堂。课堂教学是重点,第一课堂是重中之重。除公共课外,我们开办了音乐班、诗词班、绘画班、计算机班、书法班、保健班、民乐班、戏曲班、刺绣班等专业教学班。老年大学的学员都是老年人,大多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阅历,不能简单套用国民教育的办法,更不能死教苦学,贵在搞活,重在落实。我们一改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做法,总结试行符合老年大学实际的“五步教学法”,即:“基本知识学习-重点技能示范-动手实际操作-分层个别辅导-当堂完成作业”教学模式,边上课边活动,边听课边实践,学习一点消化一点,当场检验当堂兑现。我们先在音乐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课堂效果得以落实。
2、丰富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丰富与发展。我们组建了舞蹈队、演出队、模特队、拳术队、空竹队、广场舞队、拐杖操队、诗社、画苑等,周内上午上课,下午活动,周末自由安排。比如,诗词班学完古体诗基础知识,就安排去西河自然风景区游览采风;绘画班学完虫鸟花草技法,适时组织去洛阳国家牡丹园写生;书法班学完一种体例,随后邀请书画界爱好者搞书法笔会。课外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学员觉得学习兴致更加浓烈。学轻松,轻松学,享受学习,心情愉悦。
3、拓展第三课堂。第三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应用与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检验,是老有所为的具体体现,是服务社会的一个现实展示,在服务中融入社会,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书法班与城区中小学校建立对应联系点,指导中小学师生学习书法,春节前夕上街为群众义务写对联;绘画班牵头承办全县第三届群众文化书画展;模特队为全县第三届广场舞大赛做首场开赛艺术表演;演出队代表渭南市公共文化下基层去多个乡镇慰问演出;戏曲班作为陕西省公共文化下基层示范队在多地对广大市民演出。三个课堂的协调发展,促进了老年教育“教、学、乐、为”的有机结合。
三、处理好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的关系
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相似的一面,也有特殊的一面,在教学上必须开展一些教改实验,在教育上也需要进行一些教育创新。教改实验先行,教育创新跟进,两者实行联动,互为完善补充,有效提升质量。
教学改革出效率。老年大学差异化的教育对象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需要逐一会诊,对症下药。针对文化基础不同、入学时间不等、接受程度不一的现状,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试验。我们在计算机班实行复式教学,将学员科学分为若干互助小组,由专业骨干任组长,充当助教角色,一人带一点、一点带一片、片片连成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课后在小区切磋交流,有效解决课后实践问题;针对古诗词难懂难学、方法单一的现状,进行教学手段改革试验,全方位实行多媒体教学,声影光电齐上,眼手口耳并用,教学效果大增;针对老年大学无考试、学习情况无回馈的现状,在书法班进行教学效果检测试验,摸索程序,完善办法,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教育革新出成效。老年大学过于单调的教育内容、过于僵化教育形式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效果,教育革新势在必行。譬如,我们评选先进,不是简单地评上几个人,例行公事的发奖了事。今年从学期初就提出了开展向先进学习的号召,公布条件、明确办法,个人申报、大家推荐,个人成绩突出者代表班队、班队成绩突出者多选个人,一人当选者全班光荣、班级当选者多人受益。期末举行专题颁奖晚会,诗词文学班拟写颁奖词,计算机班制作多媒体,受奖先进发表获奖感言,获奖个人所在班队编排出节目祝贺亮相;先进事迹连同照片在文化长廊展示,特别突出者通讯组在澄城网站宣传,表彰决定编辑部收录《银晖》校刊。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颖的系列活动高扬先进大旗,凝聚共识,激发正能量,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联动发展出成果。不同班队间协作,不同专业间融合,教育与教学兼顾,教师与学员相长,站高望远促发展,互相联动出成果。譬如,校刊编辑部与专业班、活动队建立联动机制,班队搞活动有安排邀请编辑部参加,广开了信息渠道,提供了写作来源,促进了编辑部工作;编辑部每周搞一次开放日活动,明确时段,组织编辑审稿编稿,组织通讯员拟写稿件,组织有兴趣的学员讲解写作知识,帮助有需要的学员修改作品,学员热情高涨,今年一至七月份仅陕西老年大学网站刊发澄城老年大学活动报道八篇,日积月累文学班已初具雏形,待时机成熟即可开班。
四、处理好普惠课与特色课的关系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快,随着老年大学公益性的不断强化,老有所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普惠课非开不可;老龄社会在加速,老年大学在前进,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特色课的开设。保民生与保发展两手都要抓,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普惠课与特色课统筹兼顾。
1、普惠课是老年大学服务全社会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普惠课是面向全体老年人开设的公共科目和普遍专业,能使每一位来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都能找到自己能够学习的课程,使学习变为一种福利,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享受开办老年大学的收益,真正落实“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做到,涉面宽度够,找到兴趣点;内容宽度大,人人有侧重;实际实用,边学边用;本人受益,家庭欢迎;愉快学习,愉悦心情。十八年来,我校曾开设若干课程:围绕思想政治开设时政、法律、中国革命史,围绕文化知识开设诗词、文学、地理,围绕健康长寿开设医疗保健、老年心理、体育锻炼,围绕大众艺术开设书法、舞蹈、音乐,围绕家庭实用技术开设烹饪技术、家用电器、庭院经济、家庭教育,围绕现代化开设计算机操作、摄影技术等。
2、特色课是支撑老年大学不断发展的骨干专业。目前,各涉老团体林林种种,但涉及专业大同小异,老年大学常和他们争生源、抢地盘,甚至发生小摩擦,究及原因就是千篇一律没特色。开设特色专业、特色课,这是老年大学破解当前困局的需要,也是特色强校的需要,更是老年大学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开设戏曲班,重点放在现代戏,避开古典戏,梨园之中独秀一枝,人才荟萃,好戏连连,代表县赴市参赛,代表市去省演出,勇夺大奖。我们开办刺绣班,澄城刺绣全国有名,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澄城许多老年人有此手艺,我们学员中就有省级传承人,开办刺绣班天时、地利、人和、有前景。开设特色课,打造骨干专业,我们正在一一推出。
3、创办特色老年大学。我们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戏、刺绣、诗词、计算机等特色课程 ,我们有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五步教学模式,我们有比较现代的教学设施,我们有自己的校训校歌,尤其是我们办学中做到五坚持,即坚持走规模办学之路,坚持走开门办学之路,坚持走规范办学之路,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老年人。我们两句话叫得最响,一句是走进老年大学就是走进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一句是老年大学要为老年人提供出彩的机会。我们的目标是“使澄城老年大学成为全县老年人学习的阵地,展示的平台,交流的场所,生活的乐园”。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我们为此将不断地总结和探索。
五、处理好教学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老年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落脚点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确定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根本保证,是老年大学具有吸引力的金字招牌,是老年大学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老年大学的质量与普通教育的质量有相近的一面,也有截然不同的一面,老年大学仍属教育范畴,是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是老年人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自我保护素质、紧跟时代素质、服务社会素质等诸方面得到内在整体提升的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是我们经过十八年不断反复摸索的感受,它经历了按普通教育办学—— 按文艺团体办学——自由随意发展——按活动中心办学——按老年大学办学的几个历程,现正在构建现代老年大学素质教育质量体系。
2、科学评估教学质量。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至少体现在面向全体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社会效果三个维度,其显象指标是老年学员的满意度。我们主要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三个方面从学员角度做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座谈、随堂听课、走访学员、作业作品、节目排练、家属意见、单位看法、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满意度来评估。评估的目的是诊断问题、调控教学、采取措施、提高质量。在评估中,当发现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作不会的现象,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保证基本、压缩理论、精讲多练、强化实践的 “五环教学模式”;当发现课外活动开展次数不少但实际收效不佳的问题,我们在学员中选聘教练助理,协助老师训练,效果显著增强;当发现对外演出学员热情很高但表演场合较少的情况,我们与各协会协调,与有关大系统联系,现在演出邀请应接不暇。教学评估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现正在诗词班、书法班进行评估试点,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与质量认证体系。
3、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归宿。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达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增进健康、服务社会”之目的,极大提升老年人在身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环境诸方面的满意程度,全方位提升幸福指数,进而提升生命质量,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归宿。我们在老年大学办学中尽力向此目标靠拢:我们的教学管理是敬老管理、情感管理、关爱管理、互学管理、自主管理;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娱乐过程、轻松过程、陶冶过程、享受过程,我们的活动是欢快活动、亲情活动、集体活动、荣誉活动,我们老年大学是省市创建公共文化示范点,已成为澄城传播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的亮点。提高教学质量,办好澄城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让全县老年人满意,我们正在为之努力。
在提升老年大学教育质量的探索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不少困惑需要破题。我们正在孜孜以求摸索前行,努力建立富有时代特征、老年特点、澄城特色的“澄城模式”,力争把澄城老年大学打造成全省示范老年大学。
整合资源 优化功能 强化保障
倾力打造老干部的“温馨家园”
汉阴县老年大学
汉阴县老年大学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开办了诗词书法、老年法律、音乐舞蹈、电脑、健康与保健、太极拳(剑)6个专业班;配有钢琴1台,电子琴30台,电脑35台,书法视频教学直播系统1套,累计为老年大学办学投入资金10余万元。现有授课教室、课外活动场地1800余平方米,聘任专兼职教师10人,直接从事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25人。每学期利用双休日安排18次(课)以上,每次授课安排4个小时, 在校参加学习的新老学员达500余人。
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优化功能,为老干部“建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以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阵地建设为抓手,积极为老干部活动搭建平台,进一步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是整合领导资源,加强老年大学的领导。成立了老年大学校委会,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任校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县老龄办主任、县职教中心主任等同志任副校长,老干局副局长等相关责任人任教导主任,具体负责老年大学的各项工作。二是整合场地资源,不断扩大老年大学阵地。办学伊始,只有老干局一间教学室,而每学期新学员不断增加,办学教学条件和环境逐渐满足不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县委县政府合力攻坚破难题,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整合各类文化教育体育教学、场地资源,对县委党校、职教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体育场、老干局等教学、场地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各专业和教学点的功能,县委党校有宽敞的教室和理论教师,就开设了心理健康与卫生保健和老年法律班;职教中心有多媒体教室,学员能够人手一台电脑、一个电子琴,就开设了电脑、音乐班;老干部活动中心有宽敞的多功能排练厅,就开设了舞蹈班;在体育场开设了太极拳剑班;老干局配备了书法教学视频直播系统,就开设了诗词书法班,一个仅有6万人口的县城,老城、新城、南区、郊区都布满了办学网点,极大地方便了老年朋友就近上学。三是整合教师和人力资源,为老年大学提供全方位管理服务。集全县人才资源,在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的老专家、教授、学者中择优建立了20名教师库,特别聘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张宁,县政协副主席、著名医师张德军,著名书法家张利宝、牛基富,退休高级教师李家琴,太极拳师杨乐兰、尹宜乾,汉阴中学心理健康特级教师徐文文等同志为老年大学授课老师。每个教学点都建立了老年大学专门的工作队伍,有一名副校长和教务工作人员及相关的专业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课表负责日常教学,开展活动。
二、创新教学,规范管理,让老干部“兴家”
我们在办学教学过程中,坚持“适其所需,授其所宜”的原则,将老年人的需求、兴趣与教育内容融为一体。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统一管理服务、统一活动安排,定期召开老年大学联系会、校委会听取意见,研究办学具体措施办法。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广泛征求学员、教师意见,结合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和规律来设置专业,尽量满足各方面学员的兴趣和爱好,校委会对每学期的教学计划、选用教材、教学方案都要进行认真研究审定。在具体教学方面,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利用课外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认真备课,编制教学方案、讲义。采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寓教于乐,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在增强办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上,我们实行期末测试制度,分别从理论知识和实践作品两个方面进行测试,通过期末测试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员们相互攀学攀比,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在教学形式方面,坚持室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收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回报社会的效果。在管理服务方面,一是建立了学员档案,颁发了学员证,健全了学员守则,规范学员的言行。二是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各班成立班委会,负责管理班务,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效果。三是每学年进行评选表彰活动,对先进班集体实行旌旗流动管理,对优秀班长、优秀教师、优秀学员进行表彰。
三、搭建舞台,服务社会,使老干部“恋家”
为适应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打造老干部温馨之家,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专门设置了音乐创作室、舞蹈创作室、书法创作室、阅览室、教学培训室等为老年大学学员提供优质服务。县财政把老年大学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拿出5万元,从经费上保障办学工作正常开展。根据老年大学各班的特点,成立了书法创作组、合唱团、群艺团、民乐队、舞蹈队、太极拳剑表演队,每年的庆“七一”、老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学员们都要用歌声、舞蹈、书画、摄影等形式,抒发他们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他们在道德模范讲堂,“文艺三下乡”,“贺新春送春联”、摄影作品展示会、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中,发挥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展示了我县老年人风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2年9月在全市纪念老干部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文艺演出中,老年大学音乐班学员,荣获第2名;2013年向市老干局选送的《俏婆婆上大学》、《汉调二黄》,获得好评;2014年4月我县书法班学员与市老年书法协会一行40余人进行笔会,提升了水平,增进了友情;今年5月全市太极拳(剑)竞赛,我县老年大学太极拳(剑)班6名学员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名,个人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夺得8块奖牌;6月上旬,老年大学12名学员参加全省花绳操比赛,获得了全省团体第三名好成绩。我县老干部依恋老年大学,老年大学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反响较好,为此铜川市耀州区和我市其它县区老年大学都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尽管我县在整合资源、合理功能布局,创办老年大学,为老干部建设温馨之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还存在着问题和差距:一是老年大学没有专门机构和编制人员,日常校务管理工作由老干局和相关单位具体负责;二是聘请的教师都是兼职,专业教师队伍资源较缺乏;三是办学规模有待扩大,现在模式仅限于当前,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老年人求学的需求。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力争解决,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委老干局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这些困难问题都会逐步解决,我县的老年教育事业将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兴旺发达,老年大学也越办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