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学指导 促进全面发展
——对我省县级老年大学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白向华
(2015年7月16日)
县级老年大学,在我国老年教育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位置,十分重要。县级老年教育发展好了,可以有效带动广大乡镇、社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老年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关键和重点是建好办好县级老年大学。
一、我省县级老年大学发展历史的回顾
从1991年7月我省第一所老年大学建立,经过23年的艰苦努力,到2014年11月,全省106个县(区市)(不含杨陵区,该区包括杨凌示范区老年教育由陕西老年大学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总校承担),全部建成老年大学。目前,我省县级老年大学在校学员29461人,占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总数的57.5%;毕业学员43831人,占到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总数的45%。县级老年大学已经成为我省老年教育中一支承上启下的重要力量。
我省县级老年大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上世纪末,是县级老年大学的初创阶段和探索发展阶段。在省老年大学和部分地市老年大学的带动下,一些县积极响应,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推动老干部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创立了我省第一批县级老年大学。据统计,从1991年7月2日我省第一所县级老年大学——韩城老年大学建立,到2000年,我省共建立县级老年大学22家,占县(区市)总数的20.8%。这22所县级老年大学集中在西安(12所)、渭南(6所)、安康(3所)、咸阳(1所)四地市;办学模式当时主要由离退休的县级老领导牵头,老干、教育等有关部门参加,老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学员以离退休干部特别是离休干部为主,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但突出政治建校,时政教育开展比较经常。基本未明确机构规格及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也无有效的机制,主要靠老领导争取,有的县级老年大学由于缺乏经费保障及其它原因,办学非常艰难,个别的甚至办办停停。这十年,我省县级老年大学虽然只是少数,且举步维艰,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结了经验。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11年,是县级老年大学快速发展阶段。这十年中,建成县(区市)老年大学43家,占县(区市)总数的40.6%。至此,全省共建立县级老年大学65家,建校率达到61.3%。促成这十年县级老年大学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从总体上进入人口老龄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注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同时,把发展老年人的文化教育、促进文化养老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大了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建成了一批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设施。二是这十年离退休干部的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退休干部人数超过离休干部成为主体,退休干部由于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水平总体上比较高,上老年大学、继续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三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保障水平普遍提高,各级老干部门的工作由过去主要抓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转而更加关注政治待遇、文化待遇的落实,特别是更加重视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发展。四是城填化进程加快,县城居民人数急剧增加,县城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由过去的集镇进化为小城市,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整体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旺盛。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就像肥沃的土壤,催生了一大批县级老年大学。
第三阶段,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是我省县级老年大学的攻坚发展阶段。虽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但到2011年底,我省仍然有41个县区未建立老年大学,占到县区总数的38.7%,这一状况,使本来就相对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滞后的我省老年教育,显得更加根基不牢,成为“短腿中的短腿”。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41个未建立老年大学的县区中,仅国定贫困县就有30个,占73.2%;二是部分县区党委、政府对老年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摆不到位置,也包括这些县区的组织、老干等部门对老年教育宣传、争取不够,有畏难情绪,致使工作难推动,老年大学迟迟建立不起来。针对这一情况,陕西省委老干部局、陕西老年大学采取了三项举措来推动县区建校工作:第一,通过有关媒体对领导专访、组织专题报道等形式,定期组织老年大学校长培训班等形式,加大老年教育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提升各级老干部门的信心和决心,克服在发展老年教育方面的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形成各方面关心关注支持老年教育发展的环境、氛围。第二,于2012年召开老年大学建设现场会,专题部署县区老年大学建设情况,省委老干部局、陕西老年大学明确要求各市在三年内全部扫除老年大学空白县区,各市老干部局长分别在会上表态,提出各个扫除建校空白点的措施。第三,加大建校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按照三年扫除建校空白点的目标,省委老干部局和陕西老年大学在逐年进行会议安排的同时,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市、县(区)老年大学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并组成调研督查组分别深入到各市及重点县(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老年大学建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调研。2012年现场会后,各级老干部门把老年大学作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广泛深入宣传,多方争取支持,各级党政领导切实提高了对老年教育的认识,逐步把老年大学的建设工作摆上应有位置,县区建立步伐明显加快,到2014年底,县区建校空白点全部扫除。
图1:县级老年大学发展阶段示意图
二、我省县级老年大学建校及办学的四种成功模式
回顾我省县级老年大学的建设,它既是一部步履艰辛的创业史,又是一部充满革新的创造史。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市县把毫不动摇地推动老年教育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创造了不少鲜活、管用的经验。下面四种模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值得学习和推广。
(一)领导“倒逼”、科学谋划、后来居上的“榆林模式”。榆林市所辖12个县区,到2014年初,只有神木、靖边两县建起了老年大学,针对这种被动局面,榆林市奋起直追,并把科学、规范的理念牢牢植入建校工作中,实现了高点起步。榆林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市上示范,责任“倒逼”、带动县区。榆林市委市政府先从市老年大学的示范带头入手,启动了市老年大学新校址建设并列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事项,确定将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的滨河公园整体划拨市老年大学,对县区老年大学形成了强大的“倒逼”之势。分管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劳动乘势而上,于2014年5月8日召集12县区组织部长、老干局长和老年大学校长,召开全市老年大学建设现场会,实地参观了市老年大学和靖边、横山两个县的老年大学,要求未建起老年大学的县区组织部长向市上立“军令状”,尽快落实办学场地,并责成市委老干部局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县区老年大学年底前全部建成开学。二是有关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老年大学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落实办学场地。米脂县委书记杨志先带领县长、副书记、副县长和组织部长逐个考察县上可以用做老年大学教学场所的国有房产,最终确定将农机校部分校舍划拨给县老年大学。子洲县委书记方虎城同志两次到现场专题调研老年大学建设工作。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到11月初,榆林所有县区全部建立老年大学,实现全覆盖。市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是县区老年大学建设取得突破的决定性因素。三是坚持做到规范建设、高点起步。榆林市老年大学结合自身办学经历,起草了《县区老年大学创办流程》,就选配管理人员成立机构、落实场地安排办学经费、开展调研确定专业及学制、聘请教师约定课时报酬、满足教学需求配备设施、遵循老年特点选择教材、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管理等建校办学中七个方面工作的内容、措施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保证县区老年大学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市老年大学还积极为县区老年大学选订有影响的老年大学统编教材,使县区老年大学在建校之初就实现了有大纲、有教材,教学工作规范起步。四是明确宗旨和思路,规范办学。市老年大学紧紧围绕“实现素质教育,培养老年人才”的办学宗旨,按照“规范、科学、创新”的办学思路,规范学校管理,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了由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神木、靖边老年大学坚持把“教、学、乐、为”融为一体,教学工作依大纲、有教材,教学按学制、有考核。
(二)实事求是、统筹资源,在小县城做成大网络的汉阴模式。办学两年来,汉阴县是“三沈故里(国学大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书法之乡”、文化大县,县老年大学一经建立,便受到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年人的热力“追捧”,学员不断增多,原有办学条件限制了老年大学进一步发展,但汉阴又是财政小县,如果用传统的思维来解决老年大学的场地、经费、编制问题,就会难上加难!怎么办呢?汉阴县坚持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在小县城做成了老年教育的大网络。汉阴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实行一主四辅、多点布局,做到教学布点网络化。汉阴县老年大学主校区设立城南的县委党校,同时在老城区的县委老干局、县体育场及新区的县职教中心、县文化艺术广场分别设立四个教学点,分布在县城的四个不同方位。在教学布点网络化的同时,各校区功能也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县委党校的主校区教室3间,教学使用面积200余平方米,主要开设时政公共课、健康保健班以及举行开学典礼、总结表彰会等,以静态教学为主;县职教中心教学点,开设电脑班、电子琴班,主要为技能及声乐教学区;县文化艺术广场教学点教室3间,分别为舞蹈排练室、书法创作展览室、音乐创作及教学室,老年学员可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内的艺术工作室、图书阅览室、文艺节目排练室、艺术展览厅等资源,开展内容丰富的体验性学习和成果展示,为一、二课堂结合的学员实践和创作功能区;县体育场教学点,使用面积1300平方米,开设太极拳、太极剑等教学班,为室外排练及展示功能区;县委老干局教学点,开展书法及其他内容的视频教学和直播,为特色教学及电教功能区。二是从点到面整合涉老、涉教资源,形成大老年教育的格局。县委切实加强对老年大学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县老年大学的机构和人员,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长兼任校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县老龄办主任、县职教中心主任、县委党校副校长兼任老年大学副校长,县委老干局、县老龄办的副职分别任教务主任、副主任,各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分别由县委老干局、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文化艺术广场的工作人员兼任。这种整合方法,不仅壮大了了老年教育的领导力量,也解决了各教学点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老年大学的编制、人员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路。三是就地就近取才,多渠道聘请教师。对书法、太极拳(剑)等专业班,聘请社会名家担任教师;对声乐等专业,聘请退休教师担任;对电脑、保健等专业,聘请职教中心、汉阴中学的在职老师为兼职教师。这种“三管齐下”的做法,不失为破解县级老年大学师资匮乏难题的良方,也保证了县级老年大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科学化。目前,汉阴县老年大学共开设了诗词、书法、电脑、音乐、老年法律、老年健康保健、太极拳(剑)等专业,有在校学员500多名,在县一级老年大学,能开设这么多专业,实属不易。类似汉阴做法的还有宁陕等县。
(三)更加注重提高内在质量的“澄城模式”。澄城县人口40万,属经济欠发达的中等县。县老年大学创办于1997年7月,是我省首批建立的22个县级老年大学之一,“组织机构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规范”,属于我省县级老年大学的“第一方阵”。学校占地10亩,专用教学建筑面积1500平米,设有排练室、舞蹈室、书法室、绘画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等功能部室,并有相应配套设施,室外建有专门的健身运动和演练场地。学校现有8个专业15个班队,在册学员600多名,教师教练15名,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多学科、综合性、开放式,富有“时代特征、老年特点、澄城特色”的老年大学。该校多次作为县级代表参加了全国及西北五省(区)老年大学教育研讨会等,荣获多项殊荣。澄城老年大学的18年来,是立足中西部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努力办好县级老年大学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18年,先后经历了“按普通教育办学”、“按艺术团体办学”“自由随意发展”“按活动中心办学”、“按老年大学办学”几个阶段,逐步成为提高老年综合素养、充实文化知识、开展强身健体活动、展现夕阳风采、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老年群体的纽带和桥梁。“澄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政治建校,提高学员思想政治素质。以学校为阵地,发挥好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职能,传播“正能量”,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学校常设时政课,并开办“金秋大讲堂”,举办学习交流会、知识竞赛、答卷测试、学习心得专栏等,多形式强化学习教育效果,使学员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结合专业学习渗透道德教育,如戏曲班《人间真情》剧目扬恶惩邪,弘扬社会道德、家庭美德;自编自演的《公仆》、《邻里之间》等短剧,彰显了人民公务员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宣传构建幸福和谐社区;诗词班结合教学诵吟《澄城赋》进行县情教育;音乐班结合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畅谈家乡美,在轻松愉悦中迁移默化教育。将夯实组织基础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建立党支部,按专业设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的组织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坚持质量兴校,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他们把老年大学的基本属性定位为学校,“主业”是教学,坚持做到学年有教学规划,学期有教学计划,月有教学安排,按日制定和落实教学活动日程。教学计划一经校务委员会审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更不能随意放假,建校18年来,从未发生过一例停课现象。将第一课堂作为重中之重。除公共课外,开办了音乐、诗词、绘画、书法、计算机、养生保健、民乐、戏曲、舞蹈等专业教学班。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更在“活”字上下功夫,如诗词班在讲授古体诗基础知识的同时安排学员到水利风景区游览采风,绘画班既学虫鸟花草技法更重视组织学员外出写生,书法班每学完一种体例就邀请书协会员和书法爱好者搞笔会。丰富第二课堂,组织了舞蹈队、拳术队、模特队、空竹队、广场舞队、拐杖操队、诗社、画苑、演出队等,组织学员去西安、渭南各县考察,到乡镇企业、部门参观联欢,课外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老同志学习兴趣更加浓烈。拓展第三课堂,作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老有所为的具体体现,如书法班与城区中小学建立对应联系点指导中小学师生学习书法,春节前夕为群众义务写对联,绘画班牵头承办全县第三届群众文化节书画展,模特队为全县第三届广场舞大赛做首场开赛艺术表演,演出队代表渭南市公共文化下基层巡回演出,戏曲班作为陕西公共文化下基层示范队在省城西安为广大市民演出。三是坚持品牌立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大胆改革,实行了“五环教学模式”(即基础训练开头、基本理论精讲、当堂完成作业、个别辅导提高、相关活动同步的教学模式),确保学员学懂弄通,并构建了以学员满意度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随堂听课、走访学员、作品鉴析、节目演练、家属意见、单位看法、社会评价等多方面满意度来衡量,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每逢重大节日、政治活动庆典活动,我们都组织成果展示,书画展览、文艺演出、千人吟诗等大型活动,组织外出采风、考察参观、开展联谊活动,尽最大努力为学员展示学习成果提供好的条件和更大空间。师生共同努力,学习成果显著、社会影响凸现。书画班学员已有40多名学员成为省、市、县会员,30多名师生作品多次获奖。诗词班创作的诗词曲赋在省市报刊等发表, 10多名学员还出刊了自己的诗词集。音乐、舞蹈专业学员也多次参加省市调演并获奖。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强化管理上作文章。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检查落实,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评,对团队班组实行目标考核。按照教学纲要(草案)设立各科教学计划,规范学制和课时管理,克服随意性,增强计划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体现民主性和人本性。学校的管理,重点是教学,核心是调动教师和学员两个积极性。坚持用制度管人、抓队伍带人、用行动感人、用诚心凝聚人,使学员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舒心,形成了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作指导,管理人员搞服务的工作格局。重视校园文化,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设计了校徽、校标、校服、校旗,创作了校歌,每次上课前和会前都要唱校歌。坚持办好校刊《银晖》,交流各地教学经验,传递各地办学信息,报道校园学习动态,刊登学员优秀作品,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把教学管理作为敬老管理、情感管理、关爱管理、互学管理、自主管理,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陶冶过程、享受过程,澄城老年大学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亮点。
(四)大活动、大宣传营造大环境的咸阳模式。西部地区老年教育滞后,原因有许多条,但共同的一条是全社会重视老年教育的共识还没有形成,支持和呵护老年教育环境不够浓厚,老年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为破解这一难题,咸阳市走出了一条主动造势,用强力宣传和活动引领,推动包括县区老年大学在内的全市老年教育的大发展,形成了“咸阳模式”。概括起来,其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一是相关涉老部门单位协同、市县联动,老年大学学员为主力,每年定期、分阶段地组织开展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文化养老主题活动,主动造势,扩大影响。如,每年五月市县两级联办的“5·11”健步走暨文化养老周活动、“秦腔消夏晚会”、重阳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优秀成果展演、“金秋文化送基层巡回演出”、“离退休干部书画诗词摄影作品展览”、“老艺术家集体采风、文化养老优秀成果展演”等,受到广大老同志和各方面普遍好评。特别是每年一届的文化周活动,全市累计组织离退休干部展演和比赛活动260多场次,参与人数6.5万多人次,观看群众20多万人次。这些系列活动规模空前、人数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氛围浓厚、影响广泛,极大活跃了广大老同志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养老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了老年教育的巨大魅力,为老年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和宣传作用。目前市老年大学本部由建校初期的三个教学班级、65名学员,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专业、70多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员, 13个县区老年大学及7个市老年大学分校(彩虹分校、中华路分校、陕科大分校、咸阳师院分校、长庆石化分校、长庆礼泉分校、三普分校)和一个教学点,拥有在校学员2万多名,已经毕业学员2万多名,建立了一支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二是利用高端媒体强力宣传老年教育。今年 4月9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专题播发新闻调查,以《老年大学火爆的背后》为题,分《“一座难求”与“舍不得毕业”》、《课程丰富学费低、不设门槛任意学》、《“文化养老”呼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三部分内容,时长近9分钟,深度报道咸阳市老年教育工作,节目播出后,在全国产生积极反响,特别是咸阳市及各县区党政领导深受鼓舞,市县立即就加强对老年大学工作的领导、给予经费场地等方面的保障支持等纷纷表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老年大学的装修改造设备更新及开展有影响的活动等作出了安排,落实了经费。社会各界也向市上领导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希望市上充分挖掘现有普通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各类学校和文化馆、体育场、活动中心等单位潜在的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班,委托办班,开设分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使老年大学如同“章鱼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三是做好内部宣传,开展有声有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和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健全服务设施,彰显人文关怀。针对老年学员的特点,配设开水间、教师休息室,对洗手间、卫生间的设施进行了更新,充分体现对老年学员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关爱。把校内宣传媒体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楼梯间、楼道和门厅等有限空间,教室和楼道张挂励志名言、治校格言和友情提示,设立了教学成果展厅、书画艺术走廊和阅览室等,定期展示学员书画作品及教学、学习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唤起老年学员的成就感,激发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为老年人展示自身价值搭建平台,着眼于全面提升老年人综合素质,努力使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思想教育的阵地、更新知识的殿堂、强身健体的场所、安度晚年的乐园。
三、我省县级老年大学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1991年至2014年,我省用23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县级老年大学建校任务。与此同时,县级老年大学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切实加大宣传,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学员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县级老年大学已经达到了“办学外部环境较为良好、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较为科学、办学场地和设施基本保障、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基本到位、制度建设较为健全、教学管理较为科学规范、校园文化健康活泼、办学效果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认可”的规范化程度。
但是,我省县级老年大学工作总体上仍然滞后,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发展的因素。
(一)办学模式差异大,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不规范、不统一。一是以县级老年大学是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是否独立办学分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独立办学的有38家,占35.8%;挂在同级党委老干局内的60家,占56.6%;属于联办或其他类型的8家,占7.5%。二是以县级老年大学的单位性质分类,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4家,占3.8%;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1家,占29.2%;其他或未明确的71家,占67%。三是以县级老年大学的单位级别分类,正科18家,占17%;副科16家,占15.1%;股级1家,占0.9%;未明确级别的71家,占67%。四是以是否具有法定的人员编制分类,有编制35家,占33%;无编制71家,占67%。一些县区就老年大学的机构、编制问题不断向有关部门打报告请求解决,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得不到落实。
(二)教学面积普遍狭小,难以满足需要。全省县级老年大学目前教学面积平均只有400.67平方米,而且县区之间也显得极不平衡,其中小于100平方米的就有17家,占16%;100-500平方米的66家,占62.3%;500-1000平方米的13家,占12.3%;1000-2000的8家,占7.5%;3000以上2家,占1.9%。据统计,我国东中部地区平均已经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县级老年大学平均已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而且,我省县级老年大学已有的校舍,不仅面积不足,而且绝大多数是从原来的党政机关或其他单位的办公用房调剂来的,作为教室使用,在平面结构、功能布局、设施配备等方面,都显得不伦不类。
表1:县级老年大学教学面积统计表
教学面积 |
小于100m2 |
100-500 m2 |
500-1000 m2 |
1000-2000 m2 |
大于3000 m2 |
对应县区数 |
17 |
66 |
13 |
8 |
2 |
占比(%) |
16% |
62.3% |
12.3% |
7.5% |
1.9% |
(三)工作人员、经费保障乏力。全省106所县级老年大学,现有工作人员347人,包括校领导在内,平均每所只有3.27人,人员本来就少,且其中大多数是从同级老干局调剂过来的,本来就不是老年大学的正式编制人员,临时观念强,客观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县级老年大学的经费保障方面,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的有58家,占54.7%,还有48家未列入财政预算,占45.3%。列入预算的58家中,也只有约30家经费比较有保障,其余大多的预算也只是象征性的,经费预算额度与学员规模等主要教学支出因素不挂勾,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师资队伍的制约。目前,县级老年大学设置的主要专业是音乐、书画、形体、舞蹈等艺术类专业,在绝大多数的县城范围内,艺术类教师主要集中在有限的文化团队和中小学,来源匮乏,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老年大学教学的需要。同时,县城中小学老师到老年大学代课,在隶属关系、考勤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便。再有,老年大学的公益性质,决定老年大学向教师支付的课酬也是象征性的,有些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因为老年大学的课酬太低而不愿意代课。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县级老年大学的师资短缺,更难找到高水平的教师,制约了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只能是找到什么教师开什么样的班,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决定专业结构和教学水平,从而影响县级老年大学的发展。
(五)部分县城区域老年人学习兴趣不高或兴趣层次不高的问题。表现一:县城内的老年人带小孩、买菜做饭等家务较重,加之生活质量相对较低、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等,所以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欲望,与省、市相比总体上不够那么强烈,导致有的县城老年大学学员规模一直在低位徘徊,难以突破,有的需要反复动员、央求老同志来学习。表现二:少数县级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较高层次专业学习的氛围不浓厚,而麻将、朴克等棋牌类活动火热。表现三:县级老年大学学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只有书画等专业有男性老年人学习,而音乐、舞蹈等专业几乎全是女同志。从我省各级老年大学学员总体构成看,目前省、市老年大学学员中男学员基本能达到两成,而县级老年大学男学员平均不到一成,比例严重失调。
四、如何有效推进我省县级老年大学的工作
推进我省县级老年大学的工作,前提是准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根本方向是科学、规范办学,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关键是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解决场地、经费、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难点是既要解决老年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又要突破师资短缺的瓶颈制约。
(一)把握一个前提,就是对老年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
这个问题,不只是县级老年大学,也是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都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为老年教育正名定位的问题。孔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只有定性定位准确,老年教育工作思路才会正确,相关举措才能有效。对老年教育的定性定位,我认为应当讲三句话:首先,老年教育是教育,教书育人、提高老年人的素质,是老年教育的第一属性或本质属性,县级老年大学是县级行政区域的老年教育中心,承担着办好县级老年大学以及对乡镇(农村)、街道(社区)等基层老年教育的规划、指导双重职能;其次,老年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学校)是做好在校老党员及非党老同志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再次,老年教育是社会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学校)是代表党委政府对在校学习活动的老年人实施管理服务的一个平台。概括老年教育三个方面的职能,可以说,老年大学(学校)既承担党的工作的职能,又承担着政府教育工作和老年工作职能,或者说,是以承担教育职能为主、同时兼有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职能的综合教育机构,从属于教育又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
应以上述定位为基本依据,对老年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将老年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组成部分的论断落实为具体政策。一是确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党委老干部门主办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成立老年教育委员会,主任由党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长和政府分管教育领导担任,成员由教育、组织、老干、人社、发改、财政、老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老年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同级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由老干部门、老龄办相关领导及老年大学校长兼任,老年教育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老年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协调等工作。老教办日常工作由同级老年大学相关内设机构承担。二是明确老年教育的保障机制。应将省市县老年大学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根据各地老年人口规模等核定其人员编制及内设机构。老年大学现有人员中不足的部分,允许在涉老部门及教育部门采取划转编制等办法解决。老年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老年教育经费应纳入各地教育设施建设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三是按照党政牵头、有关单位参与的原则,出台多种力量联合创办基层老年学校的具体办法,为广大老年人学习创造更完善、更专业的体系。在办好省市县老年大学,建好老年教育主骨架的基础上,政府应通过适当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多种形式多种力量发展基层老年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街镇、社区(大型居民小区)开展各类老年人学校、学习班(组),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校、社会机构参与老年教育的运作机制与模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老年教育机构建设,重视发挥非正规、非正式老年学习组织对于公办老年教育的补充作用。
(二)瞄准一个根本方向,就是以科学发展为目标,以规范办学为手段,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
尽管我省县一级老年大学建校工作只是初步完成了全覆盖,以后建设方面的任务还很重,但就整体而言,作为一个阶段已经跨过去了,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科学发展的目标,不断规范、教学和管理,提高办学质量。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合理设置学员资格条件,加强报名管理和学籍管理,规范学员“入口”。以现有校舍面积、经费、师资等保障性资源存量为主要依据,科学确定招生总人数。应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参照退休年龄的规定及各地惯例,合理设置年龄、健康安全承诺、学员准入方式、收费标准等入学资格条件。做好学员的报名登记和注册,对报名登记表和学员学籍档案等基本资料,必须认真整理、汇总统计、归档,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资料,并根据条件,积极引进和使用老年教育信息管理综合系统。
二是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做好备课、授课、教研、考核评估、成果展示等各个环节工作,规范“教”的环节。要精心挑选教材,并结合本校实际,对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制定和落实好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备课制度,课前写出教案和讲授提纲。规范课堂教学,应按照教案或教学提纲,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把讲授、示范、学员练习、课后习作结合起来。重视经常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和展示,坚持做好教学日志填写和考勤记载,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工作人员跟班制度、教务管理人员巡课制度、教师互相听课制度等,科学设置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从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员反映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利用各种形式展示教学成果和学员学习成效。
三是以班级管理和班临时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学员管理,规范“管”的环节。要创新班级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探索和完善在学员班级建立临时党支部,推行班委会与学员临时支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做法,整合班级管理力量,提高管理服务效果。班级管理组织要支持、配合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学员管理部门、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全面负责班内各项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学员,发挥学员学校主人翁的自觉性,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
四是科学设定学制,拓展二、三课堂,与活动中心搞好衔接,规范“出”的环节。根据学科内容难易程度、讲授时间长短、学员学习能力等科学设置学制,严格学员毕业制度。丰富第二课堂,成立活动小组和活动团队,巩固提高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成果,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场所,带领学员练习、活动,弥补课时不足的缺憾。拓展第三课堂,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融入社区、城市和社会,通过政策宣讲、文化表演、关心教育下一代、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展现老年学员的思想境界和学习成效,体现继续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
(三)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在深化改革中找出路,积极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解决办学场地、经费、人员不足的问题。
我在前面说过,尽管我省在去年完成了县级老年大学的建校工作,但无论从校舍面积、设施设备配置程度,还是在机构编制、经费的保障等方面,总体上还是低水平的。这个问题,仍然是现阶段制约我省县级老年大学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争取在顶层设计上突破,坚持不懈地争取党委政府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在深化改革中找出路,通过整合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
首先,应着眼老干系统内部整合资源。目前老干部门内部所属单位中,有些属于职能萎缩型的,如干休所,有些属于职能半萎缩型或趋于萎缩型的,如老干部活动中心,而老年大学则属于职能拓展型的单位。通过改革,将职能萎缩型、半萎缩性单位整合到职能拓展型单位,既符合党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是方向性要求,也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和投入,有效利用各种存量资源,解决老年大学办学场地、经费及人员不足的问题。在这方面,渭南通过市老年大学与活动中心整合,为我们走出了一条新路。这种做法,使老年大学既作为老年人学习阵地和老年人才培养阵地,同时也作为老干部活动骨干、基层老年文化活动人才的培养基地,使老年大学走出了困境,使活动中心找到了新的出路。
其次,开阔视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仅靠在老干局系统内部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程度是有限的,更需要在一个县城乃至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存量,特别是应加强组织、教育、文化、老干、老龄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的适老适教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既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本地老年教育的总体承载能力,又减少了建设和管理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汉阴县在全县城范围内,从整合场地资源,到整合管理资源,再到整合教师资源等一整套做法,为我们立足更大范围整合资源创造了成功范例,值得学习推广。
(四)突破两个难点,既要解决老年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又要突破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不高的瓶颈制约。
1、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根据统计,目前我省县级老年大学在校学员平均只有278人次,相当于省老年大学5个普通班的水平,其中500人次以上的只有14家,1000人次以上的仅有3家,而不足100人次的则达到31家,占约30%,与有的老年大学的“一座难求”现象相反,有的地方的老年大学出现了“有座无人”的吃不饱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观上的直接原因是老年人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没有根本调动起来,其具体表现我已经在前面第三个问题分析过,此处不再赘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可能采取如下几个措施:一是既要面对现实,又要加大宣传努力改变现状。一个地方包括一个具体的县城,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与这个地方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人口总体素质特别是老年人口的素质紧密相关,所以上从根本上讲,提高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依赖和通过提高该地文化建设水平和人口素质,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而期望在短期内就使得老年人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但是,我们又不能无所作为,而应像咸阳等地学习,坚持有所作为,积极通过宣传为老年教育鼓与呼,正面宣传老年教育的诸多功能和好处,通过典型宣传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后给自身、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既要重视社会宣传、主流媒体的宣传,也是重视校内宣传、学员宣传,形成立体多元的宣传格局。二是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展示活动的关系。一定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提升,也是提高学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的途径,但我们必须明确,老年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一样,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没有课堂教学积累的知识和吸收的丰厚营养,展示活动就没有根基和实力。刚建立不久还处在起步阶段的老年大学(学校),为了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全社会上扩大老年教育的影响和声势,应适当多地组织一些成果展示活动,反之,则应加大课堂教育的比重。三是要把引导老年人兴趣转型,培养高层次学习活动作为重要方面。县级老年大学这方面的任务很重,特别是目前仍然与活动中心场地合一的老年大学,要通过协调、向社区和家庭转移等有效手段,把纯消遣娱乐类的活动如麻将、棋牌等项目压缩直至取消,使其远离老年教育,代之以各种素质高雅、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活动,进而达到“实现素质教育、培养老年人才”之目的。
2、切实解决县级老年大学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通过与有关文化机构如文化馆、乐团、剧团、文艺社团合作吸引专家支教;二是与教育部门协作,聘请在职中小学教师兼职;三是在毕业学员中选拔水平较高的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四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交流互动、 参加老年教育师资培训等渠道,提高现有教师的水平;五是建立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和环境。
结束语:加强对县级老年大学的指导,帮助他们上水平、上台阶,是省市老年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县级老年大学不同的场地面积、经费保障水平、领导支持程度、机构编制条件、所处发展阶段、所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一校一策,帮助县级老年大学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计划。县级老年大学自身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的做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追赶超越,为我省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