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市县老年大学建设和发展情况报告
中共榆林市委老干部工作局
2002年4月,榆林市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开创了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先河。建校之初,市老年大学属于民办公助性质,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收归老干部局管理,列为正县级事业单位。神木、靖边两县分别于2004年、2005年成立了老年大学,其他10县区的老年教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空白,截至2013年底,全省107个县区没有老年大学的17个县区中,榆林市就占了10个。
2013年,省委老干局要求,两年内全省所有县区都要成立老年大学,我市老年大学建设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经过市县党委和政府两年多的努力,随着2014年11月4日清涧县老年大学的挂牌开学,我市彻底消除了部分县区没有老年大学的历史空白,实现了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全覆盖,至此,榆林市老年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一、现状
2014年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通过以县区老年大学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文化养老和事业养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为老年大学解决办学条件及办学经费等困难。市委组织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指导县区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并将老年大学校建工作列入全市老干部工作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各县区党委、政府把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成立老年大学建设筹备领导小组,从校舍的选址到师资人员的配备以及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更是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强力推进县区老年大学建设工作。我市老年教育事业从2002年4月榆林市老年大学开创时的“一枝独秀”,逐步发展壮大为各县区的“百花齐放”。 横山、榆阳、府谷、定边、佳县、吴堡、子洲、米脂、绥德、清涧老年大学先后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全覆盖。
据统计,全市13所老年大学在校总人数近4000人,开设书法、绘画、声乐、舞蹈、器乐、戏曲、微机、摄影、电子琴、养生保健、太极、柔力球、汉语、自乐等14个专业。校舍总面积8000余平米,神木老年大学校舍面积最大,达3000平米,面积最小的县老年大学仅30平米。
为了使教学资源逐渐向社区延伸,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中老年人就近接受教育的需求,推动了全社会文化养老。市老年大学通过与新明楼办事处协商,计划在定慧寺社区成立街道老年学校,目前已开展了入学调查、设备配置等前期准备工作,初步确定开设舞蹈和唱歌两个专业,预计2015年3月开始招生。
回顾我市老年大学工作建设和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老年大学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结合我市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实际,把老年大学建设工作作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不仅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而且做到了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推动了全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市政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明确将解决市老年大学办学场地问题作为整改事项,确定将滨河公园榆阳小街项目整体划拨市老年大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劳动同志2014年4月18日陪同省老年大学副校长白向华到市老年大学进行了调研,并参加了座谈会,得知我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全省后进,当即表示年内所有县区一定要全部建起老年大学。5月8日,钱劳动同志召集12县区组织部长、老干局长和市县老年大学校长召开了全市老年大学建设现场会,实地参观了横山、靖边和市老年大学,要求未建起老年大学的县区组织部长当场表态,尽快落实办学场地,责成市委老干部局加强指导和监督,采取“倒逼”机制,确保未建成老年大学的县区国庆节前全部建成开学。2015年1月6日,钱劳动同志专程从西安赶回榆林,参加全市老年大学工作座谈会,听取市县老年大学建设和发展情况汇报,对全市老年大学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下,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老年大学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落实办学场地。子洲县委书记方虎城同志两次到现场专题调研老年大学建设工作。米脂县委书记杨志先亲自带领县长、副书记、副县长和组织部长到县农机校实地考察、现场办公,将农机校一部分校舍划拨给县老年大学。市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我市县区老年大学建设取得突破的决定性因素。
2、高点起步。虽然我市老年大学建设起步晚,但起点很高。市老年大学经过12年的发展,已成为了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现有学员1460多人,开设11个专业。神木、靖边两县老年大学近年对校舍进行了新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办学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子洲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款100万元,用于老年大学教室改造装修和教学设备购置,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并从2015年起,每年财政预算20万元办学经费。府谷县利用县电大的一座三层小楼共6间标准教室办起了老年大学,教学设备全部借鉴山东老年大学的标准,配有多媒体投影仪、视频教学系统、点歌系统等现代化高端教学设施。清涧县将原财政综合大楼整体划拨县老年大学,办学经费由财政足额安排。定边县老年大学现在暂时借用县委党校教室办学,由财政一次性安排18万元作为启动经费,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建老年大学办学场地,目前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榆阳区投资100多万元对县政府旧址进行了改造,建成300多平米的临时教学区,2014年9月开学即设立3个专业5个教学班,招收学员130名;他们将区老年大学建设与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盘考虑,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有望在2015年底建成教学面积3000多平米的标准化老年大学。
3、办学规范。市老年大学紧紧围绕“实现素质教育,培养老年人才”的办学宗旨,按照“规范、科学、创新”的办学思路,不断规范学校管理,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了由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神木、靖边老年大学坚持把“教、学、乐、为”融为一体,教学管理依大纲、有教材,按学制、有考核。为全面提升县区老年大学建设科学化水平,2014年7月,市委老干部局制定了县区老年大学建设流程并及时下发各县区,用于指导县区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市老年大学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各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供县区老年大学参考,并为县区老年大学选订了山东老年大学编写的全国老年大学统编教材。2014年新建成的县区老年大学,建校之初就实现了有大纲、有教材,教学管理起步规范。
4、成效显著。老年人通过到老年大学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技艺、增进了身心健康、充实了晚年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地结交了朋友、增强了家庭和睦,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市县老年大学坚持教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开设公共课、课前思想教育等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聚焦社会舆情等焦点热点问题、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老年人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以学员带群众、以校内带校外、以学校带社会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市老年人并带动全社会不断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老年大学逐步成为落实老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有力巩固了持续五年的南部县区老干部上访问题解决之后,老干部领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二是为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各老年大学已经把组织学员为社会服务,作为办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城市广场还是街道社区,到处都能看到老年大学学员的风采。他们进行文艺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好形势,把在老年大学学到的文体知识传授给街坊邻里,成为广场、社区文体活动的骨干力量,引领和带动了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生活。子洲县老年大学组织学员参加全县“双进双推、自愿服务”活动文艺演出,神木县老年大学开展“大手牵小手”老年人进校园活动,为当地中心工作和社会和谐助力。
二、问题
1、编制不明。因受编制决定,目前除市老年大学和神木、靖边老年大学有机构和人员编制外,新成立的10所县区老年大学都没有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多数由县区老干系统工作人员兼职。此外,因受编制的限制,市县老年大学一般采用外聘制,专职教师几乎为零,因兼职教师报酬微薄,受社会上有偿服务的心理支配,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技艺教师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师资力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校舍短缺。多数县区没有把老年大学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成立的县区老年大学有的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用,有的借用党校或电大教室,有的虽然划拨了其他部门旧办公场所有独立办学场地但面积较小。从统计结果来看,新成立的10所县区老年大学校舍面积普遍少于300平米,3个老年大学的校舍面积甚至不足100平米。由于校舍不足,把许多急于求学的老年人拒之门外,使一些深受老年人喜爱的课程无法开办;特别是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加,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活动的增多,现有的场地将无法应对发展形势,校舍矛盾更加突出。
3、经费不足。办学经费不足,始终是困扰老年大学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尽管市县老年大学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资助,但因受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政府对办学投资仍然有限,而与之相反的是,随着学员增加和物价上涨,教师酬金、教学设备、办公费用等开支逐年增加,数量有限的政府财政拨款,造成老年大学的经费入不敷出,教学设施简陋,难以增加先进教学设备,也难以聘请到高水平的教师,大大制约了老年大学的巩固、提高和发展。市老年大学2014年财政预算仅仅30万元,而全年聘用教师的课时费就高达70余万元。
4、管理滞后。迄今为止,除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有关于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等原则规定外,全国尚未有完整的老年教育的法令、法规、条例和细则,对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质量标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没有具体的要求,又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老年大学缺乏规范化发展和科学化管理机制,导致老年大学办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只重视康乐,忽视教育方针和学校特点,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干部活动中心;有的处于初创阶段,教学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尚未定型,学制和专业设置不清,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三、建议
1、提供政策支持。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明确老年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规划、领导体制、建制编制、主要任务、经费来源、办学方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使我市老年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由市编委会根据各县区的实际情况,对县区老年大学的建制规格、人员编制等做出明确规定,配备相应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确保老年大学工作能否正常运转。
2、纳入发展规划。把办好老年大学作为人口老龄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大教育和大文化事业的重要分支,纳入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随着形势的发展,有计划地对不适应教学的场所进行改造,对设施进行完善,使老年大学建设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基层老年学校,逐步在乡镇、街道、社区和其它基层单位建立老年学校,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可分、领域众多的老年大学教育网络。
3、加大财政投入。老年大学要巩固和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就是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而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社会公益事业,老年大学办学经费又只能依靠财政投入为主。因此,需要建立根据学员数量的增加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机制,探索一条“政府投入为主、社会鼎力支持、学员适当交费、学校积极创收”的筹资办学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对老年大学陈旧落后的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特别是尽快配备电视、微机、多媒体等电教设施,以满足基本教学的需要。
4、加强教育科研。成立榆林市老年教育协会,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开展对包括办学宗旨、目的要求、学制建设、学科设置、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问题在内的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从理论的高度探讨老年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和解决一些前瞻性的问题,指导市县老年大学办学,促进老年大学教育逐步规范化,上档次、上水平。拓宽老年大学教学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老年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