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老年大学分校 优化老年教育供给
咸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 张建国 庄少伟
咸阳市老年大学从1992年创办至今已整整32年,一路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曾经人气火爆到“一座难求”。毋庸置疑,“一座难求”的背后,折射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针对老年人“入学难”问题,我校总结出了单位自建、社区共建、社会资本独建、企业高校联建等方式,不断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向社区、企业、高校的延伸和拓展,形成了具有咸阳特色的“家门口”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 目前,在市区内建立了19所分校、11个辅导站,基本解决了市区老年群体入学难的问题。但各分校、辅导站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一、分校建设的痛点——经费、师资、管理
经费不足是分校建设的普遍问题,也是束缚分校发展的最大问题。特别是社区型分校,大多没有固定经费,学费也相对便宜,收支几乎没有结余,教学设备设施也不够完善,硬件条件更新的速度较慢,持续运营的动力不足。
师资不足是导致分校教育质量提升缓慢的最大制约。分校的课时费略低,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请不到,愿意任教的教师资质水平一般,客观上导致教师供给数量偏少,教师整体资质水平相对较低。
管理滞后是分校教育效率始终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分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案等教学文件不齐全,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放松,教学秩序不够正规,调课比较随意,教学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帮助分校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强持续运营的动力,我校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在优化分校老年教育供给上,总校与分校双向持续用力。
二、总校——强化示范引领
(一)优化奖惩,以奖代补。通过进一步优化分校考核及奖励机制,对各分校从教育质量提升、大型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会等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排名,评选先进单位给予奖励帮扶,鼓励其在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尤其是对基础条件厚实、教育设施完备、教学管理有序、参加活动积极、持续发展有力的分校加大奖励力度,树立争创示范老年大学的鲜明导向,推动老年教育供给提质增效。在当前财政普遍过“紧日子”的条件下,积极协调努力,申请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为各分校解决部分经费困难。去年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后,各分校参与总校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今年我们的5·11健步走活动中,各分校学员报名参与人数比往届增加了近40%,分校间甚至形成了“比赶超”的热烈氛围。
(二)合理规划,资源共享。为了推动各分校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共同提升,我校在分校建设规划中,要求临近分校在特色专业设置方面实行差异化办学,避免因过度的同质化竞争产生不必要的资源内耗,进而降低了整体教育供给的效率。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优秀教师资源共享。特别是在老年人居住较为集中的老旧小区内建立的分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办学条件略显薄弱,总校积极动员优秀教师前去支教,通过名师效应,带动这类分校快速提升办学质量,从而形成老年教育辐射更广、惠及老年人数更多的有力格局。在市级组织大型活动及志愿服务工作中,鼓励分校积极参与,强化联系互动,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舞台和平台,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塑造好市老年大学整体品牌形象。
(三)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充分利用社区设施和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综合考虑各分校的学员数量、兴趣爱好等因素,“一校一策”“一点一案”,因地制宜建好“家门口”老年大学。对于社区类分校,要求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共建,把文化养老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广场公园等场地开展活动、组织演出,丰富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为建设文明社区贡献力量。对于高校类分校,鼓励其充分利用师资优势、资源优势发挥作用。今年我们组织分别位于咸阳市南北两端的职院分校和师院分校,开设普及智能手机使用公共课,邀请高校的专业教师为老年学员讲解智能手机使用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并安排多名高校学生担任助教,为老年学员进行一对一的示范及操作演练,帮助老年人全面细致地掌握智能手机的操作使用。
(四)加强指导,规范教学。一是在分校正规化建设中,鼓励其借鉴总校管理经验,指导分校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以制度化建设推动正规化水平的提升。二是在教师管理方面,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等方式,交流先进教学经验,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三是在学员管理方面,重点培养学习热情高、群众基础好的骨干学员队伍,以骨干带动的方式,逐步实现学员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四是定期组织分校管理人员培训,介绍关于老年教育的最新政策,更新老年教育理念,交流管理经验,提升分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五)严入宽出,确保质量。对于新建分校的挂牌申请,严格按照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结合实际情况,从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衡量,确保新建分校有场地、有教师、有专门管理人员,一段时期内具备持续运营的基础条件。条件不具备的坚决不挂牌。同时,完善退出机制,对于连续考核不合格或运行不规范的分校,坚决摘牌。
三、分校——狠抓提质增效
(一)多方开源,积极筹措资金。一是努力拓展渠道,积极向社区、企业申请帮扶资金;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与企业的合作共建,拉动公益赞助,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支持学校建设;三是加强与总校的联系合作,争取资金和教学资源支持。
(二)开阔思路,灵活办学方式。在时间安排上,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段安排少量课程,以适应老年群体不同时段的学习需求。在专业设置上,适当开设烹饪、剪纸等部分短训课程,增加特色专业,长短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教师聘用上,提高课时费引进部分优秀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把“口碑”做起来,增强教学吸引力。
(三)广泛宣传,努力扩大规模。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老年人的“家门口”多组织活动,广泛宣传“文化养老、科学养生”理念,主动营造积极学习进步、焕发生命活力的良好氛围,让更多老年人参与进来,培养爱学习、爱活动的习惯,发挥群体效应带动作用,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影响力。形成规模效应后,办学成本被迅速摊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704社区分校,每学期近800人次,收支结算后能够做到部分盈余,使得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从而能够自我造血的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老年大学分校的发展壮大,将使全市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的优质教育服务,显著降低老年人上学途中的安全风险,为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了便利,实现“三就近”,促进邻里交流,活跃社区文化,增进社会和谐。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建强老年大学分校,使其成为发展老年教育的前沿阵地,和总校一起,把老年大学办成新时代老年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平台,让更多的老年人“学有所得”“乐有所享”“为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