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打造社区文化养老新阵地
宝鸡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
发展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宝鸡市积极探索,寻求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的途径,坚持共建共享的总体思路,整合全市资源,寻求政策支持,推动老年大学向企业、向社区、向高校拓展延伸,探索形成市老年大学主导,社区、企业、养老机构等联建共建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促进更多“家门口”老年大学招生办学,解锁社区文化养老新阵地,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地精神文化需求。
一、宝鸡市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教育的基本情况
宝鸡市老年教育始终坚持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路子,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市县镇(街)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老年大学及分校6所、12所县(区)级老年大学、民办老年大学及分校3所、8所镇(街)老年学校(分校),开设专业30个以上,在校学员约1.5万人。社区在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社区是“家门口”老年大学的重要载体。社区是老年群体聚集的场所,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需求较为突出,为老年大学分校的开办提供了较好的办学基础。社区内一般具备较为完善的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为老年大学的开办提供了较便利的物质基础。宝鸡市政协通过了民盟《关于加强老年大学建设的提案》,2023年,宝鸡市政府印发《宝鸡市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实施方案》等,提出要扩大办学场所,鼓励建设市老年大学分校,为社区老年大学分校的开办提供了政策支持。目前我市与社区联建分校3所,清姜分校、渭水苑社区分校、和谐路社区分校;与企业联建分校1所,宝钛分校;与养老机构联建分校2所,高新健康城养老机构及渭滨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分校。分校的设立极大地缓解了老年人就近上学的需求,解锁了社区文化养老的新模式新格局。
二是社区发展老年教育拓展了文化养老新模式。宝鸡市老年教育兴起之处,市老年大学和民办华厦老年大学均位于城市中心,随着宝鸡市区的拓展,人口逐渐东移西扩,原有的校址和校区难以满足新的人口布局,高新区部分社区和企业家属区依托其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内设立4所老年大学分校,根据老年群体特点和需要,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等课程,招生300余人,填补了城市东边老年教育的空白,满足老年群体新的文化养老需求。
三是社区设立老年大学是“老有所为”的重要阵地。宝鸡市积极与社区合作,以“家门口”老年大学的办学理念,与社区联建共建开办分校,在管理方面充分发挥老年人优势,一定程度上实行学员自主管理,我们也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尝试优秀学员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弥补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老年群体在社区的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等,组织老年学员在社区调解、网格化管理、环境整治等方面开展志愿活动,为老年群体发挥余热、实现价值提供支持,实现“老有所为”。
二、宝鸡市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老年教育主体覆盖面不足,分布不均衡。一是老年大学数量少,覆盖面不足。我们2023年选取了几个社区做问卷调查,从数据来看,老年大学是否就近就便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上学意愿。人上了年纪,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半小时生活圈,走远一点,出行意愿就会下降。目前市辖区老年大学及分校共10所(市老年大学及清姜、宝钛、渭水苑、高新健康城、和谐路社区5所分校、华厦老年大学、军干所老年大学以及渭滨、金台老年大学),学校数量整体偏少。各县区虽已实现老年大学(老干中心)全覆盖,但广大乡镇、农村地区老年大学覆盖率偏低,远不能满足老人就近就便教育需求。二是老年大学地域发展不均衡。宝鸡城市建设受渭河地势影响,城市布局向东西延伸,10所老年大学分布于两岸,城市中心和东边集中了大部分老年教育资源,而西边仅2所(军干所老年大学、市老年大学清姜分校),开办时日短、知晓率低、办学规模小,远不能满足西边的老龄化教育需求。三是县域发展水平不高。受机构编制、经费保障等因素影响,各县区老年大学发展较为滞后,部分县区有机构无编制,甚至无机构无编制,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存在困难,办学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当地老年教育需求。
(二)老年大学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不高。一是教学管理专业性不足。“家门口”老年大学课程设置易受招生情况影响,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随意性较大,教师授课方式、管理方式规范性不足,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缺乏长远规划。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家门口”老年大学校舍大多是社区活动室、养老服务中心等改造利用,投资少、标准低、面积小、设施差,服务功能不全,布局不够合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较少,难以满足教学活动需要。三是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家门口”老年大学工作人员中兼职、临聘人员多,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较少,多由退休退职人员代管或兼职管理,工作人员多数年龄偏大,师资力量薄弱,进取精神和工作活力不足,队伍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相对稳定性不足,活动策划组织水平和服务管理质量不高,影响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三)经费保障渠道不畅。宝鸡市老年大学目前设立的分校及其他教学点,因体制不顺,无专项经费保障,运行困难,无法满足教学活动需求,市委老干局及市老年大学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023年成立专题调研组针对宝鸡市老年大学建设进行深入调研,调研报告经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老干局主要领导与财政部门多次协调,推动出台政策,在经费上给予扶持,以保证其健康发展。
三、宝鸡市大力发展“家门口”老年大学对策建议
宝鸡市发展老年教育要以建设“家门口”老年大学为突破口,抓好主体建设,解决供需矛盾和质效问题,进而拓展社区文化养老阵地。
(一)优化全市布局,拓展“家门口”老年大学数量。目前老年大学分校东多西少,市区多、县区乡镇少,整体数量少,市老年大学要着力开拓分校,补齐空白,优化整体布局。一是要固强补弱优化布局。坚持依托社会、固强补弱原则,调优城区分校布局,在城西兴建一所分校。可选址于新福园片区,其常住人口十数万,且老年人口较多,附近文化活动场所较少,采取新建或与西关街道联办方式办学。二是积极发挥当地高校作用联合办学。宝鸡文理学院是宝鸡市唯一一所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可以与之联合再建一所分校,充分发挥其绘画音乐等艺术专业类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而且其高新、石鼓校区也是人口聚集地之一,可大大满足老年教育需求。三是要鼓励县区在有条件的街道、乡镇开办分校。目前县区老年大学分校建设空白较大,可依托乡镇党建活动室、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较完备的乡镇、街道建立分校。对于条件不足的街道社区,可简单设置老年大学教室,鼓励老年人既做学习者又做教育者,实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也可鼓励街道社区与当地学校、厂矿企业合作办学,借用其场地、设备、人力资源等,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开设课程,真正实现家门口入学。
(二)加大市校的业务指导力度,提升办学质量。“家门口”老年大学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市老年大学的教学管理业务指导和教学资源共享。一是要强化市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市老年大学加大对各分校和教学点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各分校参加全市老年大学校长和业务人员培训,组织各分校参加教学成果展演等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合作,扩大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强化市校教学资源共享。组织分校参与建设并共享宝鸡市老年大学教师资源库,开展名师交流活动,利用好信息化渠道,加强向上交流,吸纳中省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线上教学资源,扩充分校课程内容。三是强化市校对分校的教学管理。制定宝鸡市老年大学分校规范建设管理相关意见办法,督促分校定期报送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教学及学校建设等情况统计数据,指导分校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办学保障。一是争取财政支持。市财政应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对分校建设项目分类给予补助。新建分校建成验收合格后按照建筑面积1000元/平方米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改建或合建分校项目不予补助。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企业、高校及社区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参与“家门口”老年大学办学和建设,形成多方合力,促进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