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在探索
“文化养老”中的实践与思考
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
序 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离退休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一个较大的文化辐射圈已形成,对我们整个社会的文化提升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推行文化养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养老,是提升中老年朋友幸福感的必然选择。“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干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观念已经不局限于“吃、穿、住”, 而更在意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观念更新背景下,文化养老很自然地顺应了新的趋势。让老同志走出来,学起来,乐起来,引导他们参与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老同志更高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幸福感自然增强。
所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
一、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现状
光机所老年大学从建设、发展到壮大已走过15年历程。如今学校有时事政治、文学诗词、山水、书法专业,声乐、舞蹈、乐器、太极拳、摄影、计算机等111个班,每学期有2400余人次参加到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来学习深造。大学为老年人接受再教育,“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搭建“文化养老”的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在提升文化养老方面的探索
1.合理设置课程。多年来,我们通过在老年大学在校学员中调研、学期摸底、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老同志的文化需求,有选择地设置他们希望开设的课程。教学管理上体现严谨有序的管理,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授课形式就地就近,学时适中,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根据老年教育的实际,采取“实用、灵活、情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式上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循序渐进,讲、练、用相结合。管理上比较宽松,入学自愿,专业自选,学习自觉,纪律自尊,离校自由,使学员轻松愉快,学有所得。
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在横向上,不断拓展课程的广度。如书法、绘画、文学诗词、时政教育,涉及面广,老少皆宜。二是在纵向上,不断提升学科层次。比如学校开设“摄影”课程后,又进一步开设“图像处理、摄影后期制作”,逐步递进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三是在时序上,不断拓展课程设置的时尚度。如电脑课程,不断增加新的、近阶段比较热门的电脑知识。总之,只要老干部需要,学校就尽可能地开设新的学科,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老年大学办学的根本,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目前有40名授聘教师,其中有17位是“80后”。老教师教学严谨、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精神对年轻的教师是很好的严传身教。我们以学员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能者为师”原则,首先选聘有一定专业特长的离退休教师、在岗名师、专业水平高的人才来学校执教,确保教学质量。二是适当提高聘请教师待遇,既强调公益服务意识,也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有力地保持了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三是广泛开展教研活动,每年召开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心得,举办学期末结业典礼,展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水平。四是健全激励制度。为调动学校专兼职教师工作积极性,我们坚持每年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给予优秀教师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激发他们创优争先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3.强化学校管理工作
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有工作人员7人。5人白班、2人夜班,每学期教学工作繁忙,7人管理2400多人次,平均每人管理300多人次。
学校将每年春秋两期招生工作提前到前一学期末开始。避免开学招生时“排长队”、“忙中出乱”等现象。实践证明,前一个学期末就完成了大部分新生招收工作,有利于对新学期生源的摸底和新学年招生简章的制定。
工作人员兼各专业班的班主任,对负责的本专业班从招生、建报名册、考勤表、教学计划、教师沟通一气呵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会议,部署新学期开学工作,交流各专业班教学计划,及时反映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及学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协商解决方法。
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人员早上七点到校,晚上8点离校,十分辛苦。寒暑假期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开设有夜班也因不时有人来电或登门报名,所以不能关门放假。学校工作人员采取假期轮流值班,并组织工作人员假期参观学习,让工作人员精神愉悦更好的投入工作。
4、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激发广大学员学习兴趣、使其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投入资金更新计算机机房、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的教学设备,将传统的面对面板书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统一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讲授固定的知识点、演示图片和视频时,教师选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方便学员浏览,也节约课堂时间;和学员互动的时候,教师大多使用黑板板书,记录他们动态的讨论和思维过程;通过网络教学模式点播需要观看的课程。学校还根据学员的水平差距设立初级、中级、高级班;根据课程自身的难易程度设置长短班,丰富教学方法,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
三、实行三个课堂联动,探索激发文化养老活力的新途径
1.与时俱进,优化第一课堂。 我们始终坚持把满足学员的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围绕他们的所思所想,以文化养老为主线,从最早开设的教授传统文化知识的书法、国画、声乐课程,促进身心健康的舞蹈、太极拳,到与时俱进不断根据需求增设的计算机、摄影等课程,极大地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在老年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里, 学员们尽情地汲取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养成高雅气质,适应社会发展。
2.发挥特长,丰富第二课堂。 着眼于拓展文化养老的内涵,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每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陕西老龄委直至举办的文化艺术节等、老年大学阳光艺术团根据老同志的各自优势,广泛组织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展现第一课堂的学习成果,增强了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自豪感。
3.融入社会,拓展第三课堂。 围绕“喜迎党的十八大”主题,开展“我健康、我快乐体育健身以及文艺演出、书画摄影联展等多项社会活动,组织参加省、市以及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型文艺会演或公益主题活动,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鼓励老干部在建言献策、义务宣教等方面发挥作用。学员们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成了各个领域的“行家能手”,他们把自己在老年大学的所学所得带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文化养老”当中,凝聚社会发展的新合力,大大提升了老年大学的社会知名度。
15年来,累计参加学校学习的学员约2.5万多人次,在这里他们参加了不同科目的学习,通过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艺,促进了身心健康,扩大了人际交往,享受了成功的愉悦,丰富了晚年生活。他们有的成为社区文艺活动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省、市各中老年知名合唱团团员;有的成为楹联诗社会员;有的成为书画协会、摄影协会会员。总之,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公益活动舞台上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我校葫芦丝队参加北京2012年全国葫芦丝邀请赛表演的《雪域踢踏》获金奖、舞蹈队表演的群舞《鸿姿》荣获陕西省第三届“陕西舞蹈荷花奖”舞蹈比赛含金量很高的最高奖《金奖》。连续三年在陕西省老龄委主办的大地原点艺术节各类比赛中,我学校模特队表演的大奖。
通过不懈努力,学校为创建学习型社会输送了大批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低门坎”的“准入证”,门坎虽低但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学员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精神愉悦、生活快乐,为搭建文化养老建立了有利平台。
四、老年再教育工作与文化养老的思考
1.注重培养老年人“文化养老”的新理念
政府把“文化养老”列 入“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老年再教育”在新颁布的老年权益保障法得到保障。“文化养老”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也是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着力去培植和支持其发展。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全社会树立起发展“文化养老”的新理念,要从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保健等多个方面着手,从“物质养老”、“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快乐养老”的转变。
2.注重树立老年人享受快乐人生的意境
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意思是放下一切事务,享受最快乐的人生。老年人树立这种意境,可以激发热情,感悟人生,乐观幸福,融入社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快乐。实践表明,老年人享受快乐人生,需要文化先行,要围绕老年人的精神慰籍、健康状况、生活娱乐的需求来设计,以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需求为基点,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在老年大学中享受和欣赏中 感受“文化养老”的感染力、亲和力和渗透力。为使老年人享受快乐人生,必须将“文化养老”内容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之中。
3.抓住思想教育主战场,培育积极的文化认知。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净化心灵,把持自我,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因此,要围绕文化养老不断探索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内涵,围绕文化养老不断探索离退休工作的新方法,用健康的思想去影响人,影响社会,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拓展自己的爱好,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文化生活的热情。
4.抓住组织活动主阵地,满足多样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活动组织优势,为推进文化养老提供有力保障。强化活动、学习阵地基础建设,让老干部学有阵地,乐有舞台。探索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培育和发展老干部文化娱乐兴趣。
5.抓住发挥作用主轴线,凸显丰富的文化价值。引导中老年朋友着眼文化养老,以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把工作经验运用于社会实践中,把发挥余热与修养身心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把文化养老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开创出老有所为的新天地。
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
高薛燕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