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老年教育供给 构建文化养老新格局
咸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
进入新时代后,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城镇化进一步加速,咸阳市区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我校迅即迎来发展机遇期,容“量”不足的问题随之凸显。我校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乘势而上扩大办学规模,增加班次、扩充班级人数,开设班级一度超过190多个,招收学员超过7600人次。尽管学员人数已接近学校承载极限,但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入学需求。2016年国家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后,我校迅速转变理念、抢抓机遇,积极联系市内各大社区、企业、高校,鼓励兴办分校、辅导站,引导入学需求分流。2012年至2019年,我校从8个教学点一跃发展到近40所分校、辅导站。尽管这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缩减了个别辅导站,但目前仍有20所分校、11个辅导站广泛均匀地分布在市内各个区域,基本解决了市区老年群体入学难的问题。显著降低了老年人上学途中的安全风险,为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了便利,实现了“三就近”,促进了邻里交流,活跃了社区文化,增进了社会和谐。
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必须注重顶层设计
我校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咸阳地区老年人实际需求,形成了咸阳市发展老年大学的总体思路,即构建总校示范引领——分校全域覆盖——辅导站特色补充的文化养老新格局。总校建设中始终秉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原则,以提升老年大学办学质量为出发点,从软、硬件方面“两手抓”,持续推进老年大学正规化建设。
在分校、辅导站建设中,参考网格化管理理念,将市区全域进行网格划分,保证每个网格内至少建有一所老年大学分校或辅导站,努力让市区生活的老年人在居住地1km生活圈内有学可上,甚至不出小区即可上学,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
第一,积极审慎做好调研论证。一是在分校筹建阶段,广泛邀请老年人代表、社区工作人员代表等召开筹备座谈会,就分校建设征求意见建议。二是向在各区域内居住的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就入学意愿、校址选择、专业设置及课时安排等具体需求进行细致摸排。三是组织实地考察,获取各区域分校、辅导站的校舍选址、教学条件、教学设施配置等第一手资料。
第二,协同配合做好分校筹建。鼓励社区、企业、高校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托各自资源禀赋优势,筹建“家门口”老年大学。在硬件建设方面,社区、企业、高校等负责提供分校的教学设施场地,总校负责教学业务指导,坚持以社区、企业、高校为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本着少投入、多办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为我所用。在师资配备方面,除了从附近高校选拔优秀的专业教师外,总校选聘优秀任课教师,定期到分校授课,开展教学辅导,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第三,对于办学规模较小或办学条件相对有限的区域,先开办辅导站,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与老年人关注的“热点”需求相结合,开设1-3个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堂,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提升办学规模,扩大老年大学覆盖面。
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必须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是直接关系各种规划措施执行落地的具体环节,是决定老年教育供给质量优劣的关键。
总校与分校、辅导站之间实行差异办学——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的运行模式。所谓差异办学,就是在专业设置上,总校与分校的特色专业有所区别,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文化项目和品牌活动,防止过度竞争。资源共享主要包括:师资共享,即优秀教师交叉任教;媒体共享,即依托总校微信公众号对各分校、辅导站的活动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影响力;平台共享,即在市级组织大型活动及志愿服务工作中,邀请分校学员参与,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多“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机会。上下联动,是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活动宗旨,通过联系互动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塑造好市老年大学整体品牌形象,推动做强做大。
在分校、辅导站管理上,采取宏观指导——社区(部门、单位、企业)主管——考核排名——奖励帮扶的管理机制。主要是在社区、部门、单位及企业负责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帮带指导和合作交流,特别是在创建文明城市、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及其他社区志愿服务等工作中,积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在推进“老有所为”上持续用力,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价值,真正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考核主要依据《咸阳市老年大学分校(校外辅导站)考核办法》,对各分校、辅导站在教育质量提升、大型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会等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排名,评选先进单位并给予奖励帮扶,鼓励其在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
在分校、辅导站正规化建设中,鼓励其借鉴总校管理经验,以制度化建设推动正规化水平的提升。在教师管理方面,创新教师培训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等方式,交流先进教学经验,参照总校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教师管理办法、奖励细则等,着力建设一支思想硬、业务精、讲奉献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在学员管理方面,制定《学员守则》等制度,注重在学员中培养学习热情高、群众基础好的骨干学员队伍,以骨干带动的方式,逐步实现学员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