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山外的路
宝鸡市老年大学 李亚萍
父亲近期身体总不好,本想等到老公周一调休,我们一起带父亲去宝鸡看病。没想到老公说他的培训还得几天,礼拜天医生有可能休假,还不一定能住上院。再说看病就得趁早,何不趁这两天下雨天气凉快,早去看看。
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情况,第二天早上父亲就来到县城,那时已经8点多了,吃过早饭,我们就一起去了车站。买票,例行检查,进站,坐上车,10点准时出发。
出了县城,班车在平直的高速路上飞驰,放眼望去,到处一片苍翠。此刻,正是盛夏绿遮眼,唯有这条柏油马路在阳光的沐浴下,如同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在翠色欲流中穿行,悠悠然通向山外。目光所至都是满眼的绿。车窗外闪过郁郁葱葱树木,一片一片的洋槐树连绵起伏。远山如黛,近路笔直,班车匀速前行。不由自主,我的眼前闪过第一次坐班车出山的情景。
那年,是父亲与我背起行囊,踏上求学路时,我才17岁。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门,感觉出山的路特别漫长。一路与父亲随着班车的颠簸,行走在蜿蜒盘旋的十八岭上,虽林木茂盛,但道路崎岖,班车则如同簸那簸箕一般,深一脚,浅一脚的艰难行驶。山区道路,汽车驶过,身后则尘土飞扬,车窗的缝隙里全是细密的尘土,车内的尘埃,在透过窗户射进的阳光里飞舞。那时,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我竟然没有困意,精神抖擞的趴在座位的靠背上,眼睛总是盯着车窗,时不时地问父亲:“爸,这是哪儿?到了吗?还得多长时间?”
一路上,我没看到到什么特别的风景,也没看到多么高大的建筑,只看到几个烧石灰的石灰窑,冒着一股股青烟,在半空中升腾,扩散。在风力作用下,张牙舞爪地俯视着地面。寂静的田野没有因缕缕青烟而显示出一丝生气,反而让人觉得很无力,很无奈。每片叶子上都落满了厚重的尘土,树木、杂草、野花等都委屈的低垂着脑袋,内心则是对雨水充满了期待。
路上见得最多的另一个景象则是采石场。从出了麟游界,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采石场。有的厂子大,粉石机四周被大石块包围着,机子被高高支起,用传输带传送石块,粉碎的石子堆的像座山,出入的卡车络绎不绝,采石车过后,路上更是飞沙走砾,尘土呼啸而过。厂子小点的,虽无车辆运输,粉碎的石子也堆积成几个小丘。
总之,过去通往山外的这条路,就是山路十八弯,弯弯转转,转转绕绕,绕过一座座山,扬起一片片尘,但它托起的是大山的厚重,承载的是山里人的梦想,是一条穿越贫困,走出迷茫的路。
现在,这条路已经大变了样。被高速公路所取代,途中经过刘家山隧道,石沟隧道,南沟隧道,十八岭隧道,龙卧隧道等六个隧道,仅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顺利到达宝鸡。而且道路平坦,车速平稳,再也不会有如同簸那簸箕的感觉,也不会有晕车的感觉。每次坐上车,感觉还没打个盹,就到宝鸡了。沿途的风景更是美如画。从一出县城,公路两边的绿花苗木,人工种植的花花草草,一路盛开,这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也是在迎接出门在外的家人。而且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供人们休闲停歇,补充能量的服务区等,路上再也没有尘土飞扬的感觉。那些石灰窑,采石场已彻底从人们的视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外面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汽车飞驰在高速路上,平稳的感觉不到一丝颠簸。天更蓝了,树木更绿了,水更清澈了,空气更清新了,花儿的笑脸更红了,人们的笑声更爽朗了。
当我还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车就到站了。下了车,我与父亲直接在宝鸡南站坐41路公交去市中心医院,不用倒车,直达医院。下午3点多就做完了检查,要想回家,还有几趟车在等待,这下真得是方便多了。
如今,出城的车更多了。私家车,班车,搞运输的各种车辆,都簇拥着上了高速。就光班车一天就12趟,几乎是一小时一趟。从早上的六点,到晚上的六点半,再也不用担心出城没车了,再也不用愁办完事回不来了。
城镇建设看道路,麟游发展看高速。麟游的这条高速路,成了年轻人的致富之路;成了千万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成了拯救生命的快车道;更成了游子还乡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