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政策 凝心聚力
实现全市老年教育老干部活动跨越发展
——全省老年大学校长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铜川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
铜川市老年大学2013年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2016年正式运行,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并,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十多年来,审时度势、克难攻坚,加大党的老年教育老干部活动工作系列政策落实力度,实现了铜川市老年教育老干部活动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一、抓好阵地建设,夯实老年教育基础
学校2011年起开始筹备、建设,到2016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从2016年正式运行至今,用了两个六年,经历了三个阶段。
筹备阶段:2011年我们成立了老年大学筹建组,多次考察、调研,学习兄弟地市先进经验,同时,抓住国家推进老年事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市委党校新校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向市委领导多次汇报,积极争取,最终将老年大学建设列入当年重点民生项目,确定在党校科研楼加建两层共2400平方米作为老年大学办学场所,随后又多方筹措资金,进行设备采购、功能装修,2016年10月,开始正式运行,结束了铜川市没有老年大学的历史。
初创阶段:2016年招生运行到2019年,学校发展迅速,专业数量从最初的9个扩大到16个、学员数量从初次招生的460人次增加到近1300人次,专业团队及毕业的优秀学员常年活跃于铜川的文化艺术舞台,已经发展成为展示铜川老年教育工作成效的一支工作队、宣传队,他们用自己在老年大学学到的“特长”回馈社会,为更多的群众带去乐趣与欢笑,老年大学在全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提升阶段: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场地、人员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影响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得到了领导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各部门各单位协调,决定将党校科研楼一层和负一层划拨老年大学使用,同时对学校内设机构和编制也做了调整。自此,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在2020年实现了三个翻番,一是场地面积翻番,从2400平方米增加到5000平方米;二是机构编制翻番,内设科室从1个增加到3个,人员编制从4个增加到8个;三是学员人数翻番,从1300多人次发展到2000多人次。
二、创新教学思路,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铜川1958年建市,虽然城镇化水平较高,但体量太小,全市常住人口69.83万,老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6.4%,共计11.4万人左右,而市校所在的铜川新区目前常住住人口17万余人,老龄人口不足3万人,人口基数太小,学员储备人数不足,加之各区县相对分散,市校距离最近的耀州区20分钟路程,距离王益、印台区两区30多公里,40分钟路程,距离宜君县80多公里,1.5小时路程,难以形成合力,整合教学资源难度较大。结合当地实际,我们创新教学思路,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活动。
建立“123”模式,规范运行机制。“123”指一个目标、两个抓手、三个管理层次。一个目标,即办老同志满意的老年大学;两个抓手是指教师和学员。在教师聘用及管理上,坚持将德才兼备、具有较高能力的专业人才聘请为授课教师,确保师资来源高起点、高水平,通过设立教师休息室,配发润嗓、降暑药品,开展走访慰问,及时看望生病教师等措施,有效激发每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学员管理中,由学员公推公选产生各班班委会,每月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学员们交流心得、反馈问题,基本实现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明星学员”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学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员良好学风和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三个管理层次,即学校、课堂、班级。学校层面为每个班级配班主任1名,由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课堂层面实行教师授课负责制;班级层面成立班委会,负责班级日常工作,协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管理班级。
实施“三步走”策略,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专业设置以符合老同志的学习需求为导向,第一步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调研等形式了解老同志的学习需求,征求老同志对所开设专业课程的意见建议,力争在课程设置上做到科学合理,为学校新专业开发方向打好基础;第二步组织举办公开课,让老同志初步了解新开专业方向及特点,同时让学校掌握新专业的受欢迎程度;第三步通过学员评价、学员风采展示、作品展示、教学成果展演等形式检验教学成果,为学校对专业的长远规划指明方向。
推行“三个课堂”,实行分层次教学。以培养老年人才为核心的第一课堂,夯实专业基础,保障老有所学;丰富文艺演出、外出采风、户外教学、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让学员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彰显老有所乐;拓展教学展演、成果展示、作品展览的第三课堂,让学员们获得成就感,体现老有所为。另外,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学员的喜好及时对专业学制进行调整,采取长短结合、小班教学、复式教学等形式,设置基础班、研习班、高研班,确定学制,进行分层次教学。如:对学员学习欲望强,想要继续深造的舞蹈、形体、太极拳、声乐专业,增设研习班、高研班;将诗词、素描等专业,不同年级学员合并,进行复式教学,以老带新,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将秦腔、柔力球等专业调整为长期培训班,学员随到随学;开设茶艺、中医养生保健、化妆等短期兴趣班,为学员提供更多选择。
发挥学员作用,搭建老有所乐的互动舞台。以毕业优秀学员为主,组建形体、舞蹈等专业活动团队,学校为各团队提供师资、排练场地等,鼓励引导老同志走出校园,参加省市各类老年文体活动,展现他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组织广大学员开展各项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同志在服务社会发展中感受个体存在价值。
三、履行业务指导职责,推动区县老年教育长足发展
铜川市下辖三区一县,目前,区县老年大学覆盖率达到100%,但是,在各区县老年大学从2008年陆续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处于无机构、无编制、无场地的尴尬状态。此时恰逢市校初创阶段,在自身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工作刚起步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市委老干局和市校仍将解决各区县老年大学场地、编制、机构问题列为重点工作,指导各区县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借用、租赁、共享等方式暂时解决了办学阵地问题;争取各区县主要领导支持解决了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问题。同时,市局、市校通过区县调研、座谈等方式不断强调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性、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争取各区县将老年大学建设列入区县重点工作加快推进。2019年,以耀州区老年大学搬迁进入新校区为标志,各区县老年大学进入了阵地建设的快车道,截止今年,我市所辖四个区县教学场地问题全部得到解决,特别是印台区新校区场地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秋季开学即将投入使用。
2020年,在各区县教学阵地基本落实到位后,我们把工作重点又回到了各区县在解决编制、经费问题过程中悬而未决的机构规格的问题上。在市局主要领导的大力协调和组织部、编办等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下,市编办、老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县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体制机制建设的通知》,各区县很快为各校明确了机构规格,全部确定为副科级建制。至此,铜川各区县老年大学全部实现了有机构、有编制、有场地的目标。目前,各区县老年大学基础设施较为齐全,有相对固定的师资力量和稳定的学员队伍,老年教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有效满足了全市广大老年人学习教育需求。
坚持守正创新 强化使命担当
奋力开启新时代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新篇章
——全省老年大学校长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榆林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一、突出政治引领,推进老干部党校办学新模式
在如何提升老干部党校办校质量上,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不断创新思路、拓宽办学路径,初步达到了老干部“乐意来、坐得住、学的进”的培训效果。
一是突出政治办校。在培训主题上,我们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主要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主题培训,采取党史专家授课、政治理论名家讲座、红色基地现场教学、重点项目实地观摩等形式,力所能及满足老干部对精品课堂、高质量培训的要求。今年我们在培训内容上,一方面重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市考察调研时的足迹进行现场教学,一方面重点结合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组织全市离退休干部赴绥德、吴堡、神木等乡村振兴示范点、红色教育示范村进行现场观摩,教育引导广大老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二是强化师资力量。在办校质量上,我们注重树立“大师资”理念,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与市委党校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达成长期战略合作,聘请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市委党校、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教授作辅导报告,并根据教学需要,邀请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报告,进一步提高办校质量,增强党校影响力。
三是注重作用发挥。在作用发挥上,我们突出老年特点,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周围人”,安排了座谈交流和优秀学员发言环节,重点邀请全市“五好”老干部党员、“中国好人”、“最美老干部”“全国道德模范”讲述个人先进事迹,分享个人退休生活,利用身边生动教材,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教育引导广大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也使培训达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一人进步,多人受益”目的,真正成为老同志深化理论学习、了解大政方针、掌握党务知识、巩固党性修养、互学互鉴交流的大课堂,更是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二、树立精品意识,解锁文化养老新模式
中心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注重对活动团队的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
一是注重组织引导,促进团队管理规范。采取“一统、二自”的管理办法,即一是统筹管理,二是自我管理,充分发挥老干部团队的作用。中心通过积分制管理,规范管理党总支下设的活动团队临时党支部的学习和党建活动。要求各活动团队健全规章制度,采取年底述职会的形式,就一年来的活动开展、支部学习、疫情防控、特点亮点工作、党员作用提升等方面进行述职,交流好经验,分享好方法,中心不仅及时了解团队情况、总结经验、提升团队管理水平,团队之间也能相互借鉴好做法、好经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二是注重精品打造,促进团队建设发展。现挂靠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活动团队21个(人数1560人),为了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团队,我们采取定向辅导和分组联动的方式,组织个别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成员进行专题培训,邀请我市国家一级演员、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陕北秧歌、陕北文化等方面的专业授课、现场指导,提升团队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团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的发挥精品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团队各项活动纷呈,成绩斐然。夕阳红艺术团在“庆祝建党百年全市广场舞大赛暨陕西省文化艺术节展演”中获得最高奖项—“特别奖”;榆林小曲研究会组团赴江苏省扬州市参加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榆林馆开馆仪式。通过开展系列高品质活动,进一步引导老同志为我市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展示新作为。
三是注重搭建平台,促进余热作用发挥。我中心坚持以活动阵地为依托,以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载体,以“点赞十七运”“喜迎二十大”“纪念离退休干部制度颁发40周年”等为主题,结合各活动团队的活动项目特点,积极搭建发挥作用平台载体。组织老干部活动团队深入军人疗养院、社区开展慰问演出活动、书法进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寿山书社成立10多年来,累计为群众义务写春联3万多幅、福寿喜字9千多幅,为泰国大学华侨书写春联120幅;炫夕阳艺术团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市慈善协会慈善捐款5.3万元,并自购米面油慰问特困户等,通过引导老干部团队传递、释放、凝聚正能量,在不断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示范引领全社会老年人开启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快乐养老的全新模式。
三、优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新举措
我们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成为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活动、发挥余热、学习培训的“老干部之家”创造条件。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保障。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以创建省级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为契机,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着手从优化办公环境、完善硬件设施方面,多措并举精准服务老干部。投入21万元完成对办公楼卫生间改造工程,投入13万元更换办公楼窗户,投入10万元完成了公共通道路面和照明路灯改造,功能设施的改善,为老干部参加学习、活动提供了优良环境。神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与神木市少年宫实行资源共享,采取“5+2”模式得到了活动阵地最大化的利用和支配。佳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县党校2000平米活动阵地调拨用于老干部日常学习活动使用。
二是拓展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职能之一就是为住所离退休干部和遗孀提供服务,现有住所服务老干部4人,遗孀10人。为了深化精准服务理念,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我们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拟每年投入155万元对干休所小区实行物业化管理,现市财政已做意向公开,准备7月份进行招标工作。干休所小区实行物业化管理不仅摆脱了原有陈旧的服务管理老干部模式,更是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模范中心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激发内在活力,打造宣传新阵地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对老干部工作的宣传促进作用,在原有智慧党建、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抖音官方账号,健全完善了以“一微、一抖、一平台”为主体的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矩阵。自“榆林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抖音官方账号上线以来,发布抖音作品20余条,关注人数2000余人,抖音发布内容涉及老干部活动团队文艺演出展示、老干部志愿服务、中心机关自身建设等内容,尤其是今年我中心举办的太极拳线上展示活动,在中心抖音官方账号上发布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老干部的广泛喜爱,点赞量达500余条。
聚焦聚力建设幸福安康
着力加强校园团队建设
——全省老年大学校长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安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安康老年大学)
近年来,安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安康老年大学)注重深度融合老干部团队活动和老年教育活动,以加强老干部团队建设为抓手,切实推动老同志实现“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过程主动融入到幸福安康的发展大局之中。
一、立足“职能设置”出发点,在科室赋能上出实招
老干部团队工作有人管。2017年,增设了社团活动科,明确其职责为承担全市老干部重大活动的组织落实和中心(大学)老干部团队的服务管理工作,成为全市第一个专职服务老干部团队的职能科室,选调4位同志在该科室工作,畅通职务职级通道给予激励,现有科长兼一级主任科员1人、副科长1人、四级调研员1人、二级主任科员1人。
老干部团队工作怎么做。由社团活动科负责谋划全年老干部活动工作,经过单位会议通过后纳入单位工作要点,负责中心(大学)团队的日常管理服务和全市创建全省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室)指导工作;由党总支负责,指导团队临时党支部工作,制定“五分钟思政课”菜单,加强团队政治建设;由教务科负责,推荐在校表现突出学员和毕业学员到老干部团队,畅通老年大学学员到老干部团队的渠道,要求3家分校和1个教学点组织老年学员到就近社区党支部报到,在社区发挥作用;由宣教科负责全市老干部团队的调研,开展市直单位老干部活动室建设及活动情况统计,为老干部活动规范化、科学化提供理论支撑;由驻村工作队负责,以践行“新民风”为抓手,在包联村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团队培育活动,探索易地搬迁社区社会治理新方式;由办公室负责,全面保障后勤,细化省市有关老干部团队工作阶段性任务到职能科室,并按时间节点问效督办。实现了全市老干部团队工作有人管、有人问的机制保障,行成了市本级引领同城一体联动发挥作用、县区对标自主组织、易地搬迁社区探索创新的老年团队发展格局。
二、突出“建设团队”关键点,在老有所盼上见真招
建“好场地”,置“好设备”,以筑巢引凤。老干部室内活动面积8700㎡,设置活动室23个,配有健身器材、钢琴、棋牌、书籍、活动舞台、空调、智能饮水设备等。争取财政投资511万对5500㎡的室外活动场地改造提升,配套建有户外舞台、太极广场、LED屏。室内外配齐了适老设备和标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同志关心期盼硬件问题,营造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吸引了1500多名老同志到中心(大学)团队活动。
定“好制度”、用“好奖励”,以聚才引智。建立并不断完善《团队管理办法》,并据此建成老干部活动团队14个,对团队实行分级管理,由社团活动科管理团队、指导团队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团队实行自治,民主产生班子管理老同志、制定内部《章程》,用制度管人管事,行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鲜明特点。利用同城一体联动机制持续补充新鲜血液、基础薄弱的分流到汉滨区及各分校和社区老年人社团,让银发团体良性更新,行成了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为团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老同志加入团队不收费,日常所有活动均由我们无偿提供服务,财政每年拨付的6万元活动专项经费远远不够,《团队考核制度》《团队晋位提档以奖代补管理办法》等制度应运而生,我们每年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以奖代补扶持团队正常活动,近三年仅团队单项补助一项就超20万元。
三、把握“党的建设”着力点,在党建引领上下功夫
成立团队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由单位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组成。我们有在职党员15人,主动申请成立党总支,由总支负责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党建工作任务,具体指导10个条件成熟的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选派小组成员为临时党支部工作指导员,推选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有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为支部书记,在有条件的团队实行书记和团长“一肩挑”,按照“一方隶属,双向管理,双边活动”的原则对党员进行有效管理,未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团队中的少数党员则编入老年大学班级临时党支部。设置临时党支部活动室1间150㎡,印制临时党支部工作手册,持续探索临时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开展丰富的组织活动。将临时支部工作纳入团队考核,与奖励挂钩,明确由临时党支部负责团队“五分钟思政课”学习工作,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表彰奖励等组织生活,支持临时党支部通过“共驻共建”“支部联建”等方式组织党员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城市创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关爱困难老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建成党员驿站。2020年建成了离退休干部党员驿站,依托团队活动资源,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党总支牵头,各团队临时党支部负责实施“五四”方案,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即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红色观影、活动交流、党建交流、专题讲座五项活动,提供活动电子档案、学习菜单、信息宣传、征求意见建议四项服务,2年来累计开展活动50多次。今年6月,我们与市中医院医院签署“幸福安康、健康行动”计划协议,在党员驿站增设诊室、开办“国医云讲堂”,提供中医药文化展板和健康知识讲座服务,开启了党建+老干部团队+文化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四、着眼“发挥作用”落脚点,在老有所为上暖人心
用心打造团队大型活动的内部品牌。从团队最终要到社会发挥作用的落脚点出发,举办内部活动练好团队表演力、凝聚力等基本功,增添老同志的幸福感、获得感。通过多年实践,行成了以新年音乐会、元宵节灯谜游艺活动、重阳节棋牌赛、等为主的常规活动和以年度工作为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等重点活动,今年安排的重点活动有奋进新时代宣讲、“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文艺展演和书画摄影展等。
用情培育团队特色鲜明的对外品牌。以建成精品团队为目标,根据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和自我发展,把团队对外服务的覆盖面从最初单一的唱歌、舞蹈发展到现在覆盖太极、民歌、模特、民乐、乒乓球、京剧等多方面,根据考核指标和平时表现,扬长避短打造团队不同特色。如老干部乐团及葫芦丝学会于2021年9月,在我市汉滨小学民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始积极承担起该校民乐的义务教学辅导至今,为关心下一代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心打造志愿者队伍服务品牌。2019年,融合500多名老年大学学员和老干部团队成员成立了全市首支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主题公益志愿服务活动120多次。。去年底,为鼓励更多老同志投入到志愿服务行列,我们制定了《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奖励制度》,通过表彰、激励、回馈机制保护志愿者的积极性。
积极发挥老年教育在社区文化养老中的指导地位
——全省老年大学校长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之四
咸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年人绝对数量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日益增长。老年人退出职业生涯后,其主要生活从职业生活回归到家庭生活与社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颐养天年,是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首选。社区作为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在促进老年人继续服务社会中具有较大优势,引导社区在依托老年大学阵地,发挥功能作用的同时,推动文化养老事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挥市校的带动作用,推动“文化养老”阵地辐射
社区老年大学是推动“文化养老”幸福养老新模式的重要载体,是事关全体老年人福祉的民生工程。2021年,市卫生健康委、市老龄办牵头起草《咸阳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我们提出了“要创新老年教育载体,就近便捷满足老年人的学习教育需求,每市区县建成1所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的示范性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办学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社区”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出台《咸阳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施方案》时,采纳了我们的建议。这个文件的出台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养老”向社区深入开展,切实补齐了老年人精神文化供给短板奠定了坚实的政策依据。截至目前,我们咸阳在市区共建有20个老年大学分校、18个校外辅导站。按照《咸阳市老年大学分校校外辅导站管理办法(试行)》,分校辅导站有以社区为主的704社区分校、金泰丝路花城社区分校、中华路社区分校、华府御园社区分校、警苑社区分校等,以驻咸大专院校为主的陕科大社区分校、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分校 、咸阳师院分校等,以企业为主的长庆石化社区分校 、长庆昌源分校、国棉二厂分校、三普社区分校、锦华社区分校(西橡),以社会资源建设的029艺术区分校、 清渭楼分校等,这些分校的建立为全市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开心娱乐的园地、广交朋友的平台,为老年人建设了高品质的精神乐园,激发了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了“文化养老”新水平。
二、发挥市校的政治功能,构筑“文化养老”精神高地
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政治建校”是第一要求。发挥老年大学的政治功能,以正确的思想引领校园文化,构筑“文化养老”精神高地是重中之重。
一是传播好党的声音。把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由校领导通过闭路电视给学员们上专题党课。学校挑选了30多名年轻有活力、普通话标准、知识储备丰富的学员作为“一刻钟讲堂”宣讲员,充分利用各种活动、会议前后15分钟,抓住人多、面广、精力集中的有利时机,开展“一刻钟讲堂”,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讲解时政信息,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人讲自己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切实增强学员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以文化设计活动、以活动促进党建、以党建提升活力,策划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文化养老”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务实管用的主题教育活动。市校定期组织各班临时支部书记、班委、分校辅导站负责人等赴马栏、渭南、铜川、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咸阳职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在书记牛国阳、院长冯小菊带领下与咸阳职院老年大学分校的学员一起过主题党日活动。704分校、金泰丝路分校、渭滨分校等以“讲述身边家风故事”为主题,让老年学员在参与过程中既受到教育,又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做好正确舆论引导。咸阳市老年大学非常重视老年教育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和教师、学员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注重用正确的舆论引导老年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老年人,让老年学员以积极的心态、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全面客观地看待国家的发展变化,辩证分析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将老年大学建设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主阵地,积极传播老年大学好声音,通过学员带动其子女、亲友、邻居等身边的人共同传递正能量,营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舆论环境和崇德向善、奋发有为的价值取向。
三、发挥品牌活动的文化功能,引导“文化养老”健康向上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弘扬社会正气,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市文化养老新提升,我们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丰富内容,组织开展适合老同志身心特点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老年人的本色美、作风美、心态美和形象美,让老同志精神愉悦、生活幸福。目前,我们成功举办了八届全市离退休干部“5·11”健步走暨文化养老艺术节、离退休干部秦腔消夏晚会,全市统一主题、统一时间、同步展开。主要项目有健步走、文艺演出、书画笔会、体育比赛、诗歌朗诵、专题讲座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多角度地反映了咸阳文化养老成果,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和好评;成功举办两届“5·15”千人舞蹈节,其中包括千人瑜伽、千人旗袍时装展、千人广场舞、千人太极等,在省十六运开幕式上,由市老年大学负责组织排演的千人舞蹈表演《健康走出来》《圆梦咸阳》,得到了全市老年朋友的追捧和青睐,获得了观众的阵阵点赞,原来广场舞竟然如此活力四射。以品牌活动引导社区带动广大老同志动起来、走起来、唱起来、跳起来,放飞心情、彰显个性、施展才华、愉悦身心,尽情享受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广大老同志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发挥老年大学的服务功能,营造“文化养老”社会氛围
从目前20个分校、18个辅导站的学员人数来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这一部分老年人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实践,已成为一些领域的“行家能手”,为社区开展文化养老服务活动储备了人才。一是鼓励从岗位上退下来具有专业知识的学员,通过举办法律、未成年人教育、保健知识讲座等多形式面向社会宣传。二是把威信高、身体好、组织能力强、热心服务的老年学员吸收到志愿者队伍中,开展以“大手牵小手、关心下一代”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交通文明劝导、捡拾垃圾、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服务社会活动中。三是组织老年大学艺术团开展送文化下乡、到社区、进工厂,展示老年学员文化养老成果,延伸校园文化辐射,提高社会对文化养老的思想认识,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文化养老当中,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养老氛围。
总之,推动老年教育融入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大学更好地发挥文化养老功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在文化的浸润下丰富精神生活、书写最美“夕阳红”。
政治引领 质量强校
扎实推进商洛老年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全省老年大学校长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之五
商洛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商洛现有老年大学8所,其中市级1所,县区7所。市、县老年大学机构、编制、人员基本到位,各学校通过自建、借用、租赁或与其他单位共享场地等方式均有一定规模的教学活动场所,保障教学活动工作有序开展,有在校学员5800余名,有各类活动团体40余个。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落实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坚持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落实党建工作任务,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老年大学落到实处。建好建强支部班子。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召开组织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升了校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充分发挥“老党员驿站”作用,强化学员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引领,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努力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必修课,把政情市情教育作为业务基础课,使广大老年人通过学习教育,感受新成就、领悟新思想。在班级组建临时党支部8个,在团队组建临时党支部20个,纳入党员1062名,开展政策理论学习40场次,有效发挥离退休管党员教育阵地的作用。2021年,市老年大学党支部被商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五星级党组织”,也是市离退休党委所属党支部中唯一一家五星级党组织。
二、坚持以教学为重点,提升学校核心实力。近年来学校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主要目标,聚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基础设施、文化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学校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扩建了教学楼、对校内设施进行了修缮;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古筝、电钢琴等教学设备,新开设了古筝、舞蹈等课程;补充储备了专业教师10余名;为古筝、书法、钢琴等专业编印、购买了教材,做到学员人手一册;布置了文化墙、室内标语、字画等,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改变了过去教室“空荡荡”、墙壁“白茫茫”、校园“冷清清”的现象。同时,为加强招生宣传,与传媒公司合作,拍摄专题宣传片,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推广宣传,在市区投放电梯海报200个、投影270个,职工上街发放招生宣传单等方式,扩大了老年大学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老年大学共开设了16个专业26个教学班,外聘18名专业教师,常规班10个(音乐初级班、音乐提高班、书法初级班、书法提高班、电钢琴初级班、电钢琴提高班、二胡班、古筝班、舞蹈班),学校还开设了短训班,定期开展各类讲座,并完善了每一位学员的学籍档案,学员人数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一番。
三、强化团队管理,提升活动质量和水平。不断规范校内团队管理工作,经过申报、筛选、审查、登记等环节,组织开展团队评估,为每个团队、每名队员建立档案,发放活动证,进一步规范了团队日常管理。校内现有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戏曲团等20个团队,有3000余名老同志常年在校内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学校搭建平台、发动学员积极筹办各类活动,为学员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成效显著,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让老同志们感受时代巨变、增强老干部们的光荣感、使命感。引导离退休干部更加热爱党、拥护党,是老年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市老年大学举办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老干部系统职工、演职人员、社区群众等500余人观看了演出;承办的市离退休干部庆祝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文艺晚会,3名市委常委出席、20余名退休厅级领导和50余名市直机关在职、退休干部代表等800余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网络直播有20000余名观众观看;编排的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参加了全省离退休干部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获优秀组织奖。同时,在广大学员中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书法、摄影作品展活动,收集征文40余篇,书法、绘画作品30余幅,通过一系列活动让老同志切身参与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共襄盛举,重温初心使命。同时,在元旦、五一、七一、国庆等重要节点均组织文艺演出或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在新春到来之际,组织学校教师、学员为离退休老干部、环卫工人、社区居民义写春联,即让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充实,也让老同志在不断开展的活动中彰显个人价值,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四、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老年大学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在疫情防控中,积极服务工作大局,响应党委号召,积极捐款捐物,支部全体党员到所居住小区或社区临时党支部报到,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帮助开展核酸检测、防控管理等防控措施,同时,扎实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定期开展消毒、落实查双码、测温等措施,未出现问题;在引导学员发挥正能量方面,注重发挥优势,加强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开学典礼、元旦晚会、排练主题节目、参与重大活动演出等引导学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员的归属感、责任感,提升学员的的政治意识、规矩意识,日常生活中传播好声音、发挥正能量;在开展公益活动方面,融入商洛“一都四区”建设发展大局,组织团队进社区、进乡村、进公园、进广场,开展主题演出活动,宣传法律法规、生态环保、安全出行、康养文明等,帮助提升党委、政府政策措施的社会公众知晓率、认可度;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认真落实政策,扎实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及时补短提升,帮助贫困户谋划产业、争取资金支持,联系爱心企业捐款捐物,组织活动团体深入镇村开展慰问演出,鼓舞基层干群士气,市老年大学通过发挥行业优势,服务全局工作,彰显自身价值。
近年来,省内各地市老年大学蓬勃发展,在硬件设施、人才支持、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有的地市学员一座难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倍感压力巨大。我们要立足当前实际、转变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省、其他地市、县区老年大学对接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做法,一步步发展、一步步提高,力争用3-5年时间,争取市老年大学教学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学员人数取得重大突破,彻底转变工作局面,打响“银龄乐园”品牌,力争尽快成功创建“省级示范老年大学”。
以工作创新为抓手
推动渭南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省老年大学校长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之六
渭南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近年来,渭南市老年大学根据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工作创新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对内持续强化教学活动管理及教学理论研究,对外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及服务社会新路径,规范化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覆盖面、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推动渭南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一、推进办学模式创新,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
学校创新打造“校地协同、多方联动”的新型办学机制,多渠道吸纳社会力量进入办学体系,实现了单一资源向多元融合的转变,形成了覆盖市区、深入基层的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体系。
一是创建慈善老年大学,推动慈善理念融入老年教育。2021年9月,与市慈善协会联合创建市慈善老年大学,坚持“弘扬慈善、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扎实推进慈善文化进课堂、进班级、进活动团队,先后举办慈善讲座及展览6场,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重阳敬老等慈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参与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共建校际教育基地,扩大老年教育有效供给。与渭南开放大学签订合作共推社区教育发展框架协议,建立渭南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校际协作办学优势,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共同推动全市社区老年教育工作。
三是成立社区教学点,实现老年教育外延拓展。在临渭区陕西路社区成立教学点,并选派本部优秀教师授课,指导帮助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目前,共开设声乐、书法、太极(拳)剑3个专业,有效缓解了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和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推进了基层老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满足了社区老年人就近学习需求。
二、推进教学管理创新,规范化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学校坚持“教育与教学并重、服务与管理共抓”的方针,不断健全教学管理体制,规范化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实行薪酬差异化发放,调动教师积极性。不断完善落实《教师薪酬发放办法》,上调基础课时费标准,将教师职务、教龄、百分量化考核情况等以津贴形式纳入薪酬调整范围,实现薪酬差异化发放,有效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实行教师职称评聘,增强教师荣誉感。在2019年首次制定《任课教师职称评聘实施方案》基础上,探索制定《任课教师职称评定及晋升实施方案》,规范职称类别,明确职称评定、晋升、聘任办法,并与待遇挂钩,将教师职称划分为“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类别,经校委会评定审批后向教师颁发聘书。2021年9月,首次举办“教师节庆祝大会”,向7名新任教师颁发职称聘书,授予9名教师“杰出成就奖”,24名教师“敬业奉献奖”。
三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坚持每年由校领导带队深入各专业班开展听课评课调研,通过现场听看、沟通交流等方式对学员到课、课堂讲授、教学效果情况开展测评,及时反馈教师评课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今年6月份已开展听课评课工作,听评课情况将作为今年教师职称评定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推进教学研究创新,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学校紧密结合教学管理实践,凝聚强化多方力量,形成了“领导重视,骨干带头,各类人员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格局。
一是狠抓理论研究。每年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逐人制定调研计划,形成调研报告。其中,《加强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在老年大学开展“微党课”学习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分别荣获第十四次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三等奖和入选奖,《关于进一步加强渭南市老年大学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老年大学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荣获2021年度全省老干部工作优秀调研成果。
二是成立学校书画教育研究会。为进一步提升全市老年书画教育研究水平,学校成立书画教育研究会,班子成员由市老年大学原校长、学校书画专业教师及部分县(市、区)老年大学校长担任,基层老年大学书画教师及爱好者参加,定期举办书画作品交流成果展,深入开展老年书画教育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老年书画教育发展新路径。
三是创办市青年音乐家联合会创研基地。学校与市青年音乐家联合会共同创办市青音联老年大学创研基地,凝聚青年音乐人才,探索老年声乐、器乐教学理论研究及方法,提升老年艺术教育质量水平,满足老年人艺术文化养老需求,用新时代创研的新作品为老年艺术教育注入青春力量。
四、推进服务社会创新,老同志优势作用充分发挥
学校结合现有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服务社会新渠道,创建教学活动联络点,发挥老同志优势作用,持续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一是创建教学活动联络点。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乡镇卫生院、敬老院等实地调研,与临渭区程家卫生院合作建立教学活动联络点,首次将老年教育融入医养、康养服务体系,实现“医养、康养、学养”相结合,为医养中心的老年人提供学习活动新渠道和新途径。
二是发挥校关工委德育作用。组织开展“情系青少年、关爱进校园”结对帮扶活动,选派4名优秀教师每周五深入下邽镇阳尹小学讲授书法、声乐、口才等艺术公益课程,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至今已授课30余次,捐赠卫生及防疫物资300余套,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三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利用第二、三课堂,引导广大师生、活动团体、志愿者服务队围绕助力深入乡村、公园、广场,参加各类文体演出活动和比赛170余场(次),并先后多次深入社区、包联村举办党史宣讲、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持续为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