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是学习书画艺术的奠基石
张勃兴
我幼年读私塾时练习过书法,步入暮年在老年大学又学习绘画。起初,只是随心所欲地写写画画,结果事倍功半,进步不大;后来,老师和一些著名书画家一再强调临摹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临摹古书画作品,果然事半功倍,有所进步。近年,还临摹了古代书法绘画长卷三十多幅,感悟至深,让我认识到临摹古代书画真正是学习书画的奠基石。
我之所以强调这点,是为了倡导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具有悠久历史,是国之精粹,是两座宝库,对我们后人来说真是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们一定要切切实实地继承,要把临摹碑帖和古画作为学习的起点。
学习书法和绘画绝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还不会走就想跑,继承一定是从临摹开始。把古代大师们书法与绘画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深刻理解,对其技艺要领很好掌握起来。临摹时心一定要静下来,心临其境,专注于碑帖和古画上。从书法来说,就是要深刻理解和体现古代书法家在书写时是如何施展笔法、笔势和笔意的,这是极为重要而又玄妙的技艺。笔法,是指熟练地掌握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指、腕、身的配合;笔势,是指恰当地处理点画、部件、字行之间的呼应与承接;笔意,是指在书写中要体现出自然情趣、文雅气度来。
在绘画方面,古今大画家们都讲究传统师承。国画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历史悠久,传统技法十分丰富,只有认认真真长期不懈地坚持学习才能有所领悟。特别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画家,必须经过长久艰苦地磨练,集聚深厚的生活底蕴,视野开阔,要有所发现,有所取材,不断创新。当然对一般国画爱好来说,无需有这么高的要求。
我强调继承,老老实实地学古人,并不是说一味地去模仿。而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临摹,在书法与绘画技巧基本功方面打下一定基础之后还要走出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大胆去创作。
临摹或创作都要有激情。对书法家来说,在书写时一定要有灵感,高度发扬激情;而对画家来说,则要满怀对大自然的情感,没有这种情感是不会出好作品的,也就不会创作出有灵动的作品。如果没有一种对大自然近似如醉如痴的热爱与情感,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画家的。为什么许多画家能够把动物、植物总是描绘得生态多姿,神宽意足,甚至把无生命的岩石大山都画得那么粗犷,显得岩有生气,正是因为他们怀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崇高精神!
大家都知道,书画家创作时十分强调意境、神韵和风格。意境是什么?我认为是指书画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结合,要唤起作者对物象的爱的情怀;什么是神韵?这是指作品的构思、谋篇、布局、笔墨、炼字、执笔等方面都要展出神情韵味,使之出神入化,显现灵气;什么是风格?就是在艺术方面要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来,这一点大家是熟悉的,不用多说。
在临摹的具体方法上,书法可以从双勾练习起,十余年前,我同一位著名书法家交谈,他告诉我,他最初练习篆书时是从用双勾法开始的,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临摹《大盂鼎》、《散氏盘》等拓片,然后以单勾临、进而再看着临、背着临,一步一个脚印。至于绘画则可以从速写入手,也就是说利用一些旧纸张,对照古画画面速写,这样反复练习,依照古代书画家们所运用的笔法、技艺,细心摹仿,把握住要领,一点都不能马虎。
在临摹碑帖和古画的基础上还要走出来,施展自己的才华,积极创作,勇于创新。当然,这是指临摹到一定阶段,基本功有了一定基础的时候才能这样做。创作不是说要把传统的东西丢掉,而是依照其精华去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掌握,去创作。我主张要坚持“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学习书法古代是由老师传授笔法。从东汉的蔡邕起传到张旭,有二十多代,一脉相承,又一路创新。而绘画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绘画不是要讲究变体吗,变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重新编排组合原画之画面,可以从一张原画上组合,也可以用几张古画组合,有人主张百分之三十依照传统,百分之七十为写生,有人把它称之为“内用传统,外用写生”,我很赞成。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就是临摹古画不要怕别人说你缺乏创意,太像古人,这有什么不好!古代与现代一些大师们,是不怕别人说自己的作品有古人的气息。李可染被人们称之为现代国画的开拓者,可是他却一再说自己是继承和学习古代东西最积极的人。
总而言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大家肯于勤临苦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临摹要有一股韧劲,不厌其烦地去练,这正如郑板桥刻苦画竹子时所说的那样,“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大家一定要发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陕西老年大学省级老领导书画班学员,此系作者的学习笔记,也是向书画班的汇报)
2016年11月20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