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咸阳市老年大学教育供给对策研究
咸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 庄少伟
绪 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当前需要直面的重大世纪课题,也是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正在应对的课题。自1999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以后,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4.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0%。2000 年后的近 20 年时间里,60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从原先的 1.26 亿增加至 2.6 亿。老龄人口比重从原先的 10.2%猛增至 19.2%,这个数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还要多。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高龄化趋势明显,且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到2035 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4.2 亿人左右,占比超过 30%,达到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接近 5 亿人左右,占比将攀升至 36%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除最基本的如养老、医疗等需求外,老年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高度关注,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1996年颁布、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2016年出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老年教育的各项要求和具体工作思路。2019 年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要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202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老年教育的主阵地和最高层次,对推动老年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1983 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成立以来,我国老年大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很大规模,1988年成立的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作为老年教育研究的主要社会团体。截止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超过2000万人。但是,我国老年大学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各类网络媒体报道的老年大学“热门课程秒光”、学员“多年不肯毕业”等热点新闻中可以看出老年大学仍然供不应求。
咸阳是一座拥有“大秦故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地处西部的三线城市,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比较发达的经济水平,促其成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咸阳市常住人口为395.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85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万人,占总人口的15.15%,明显高于陕西省年龄结构的总体占比(60岁以上19.20% 、65岁以上13.32%)和全国年龄结构的总体占比(60岁以上18.70% 、65岁以上13.50%)水平。按照国际标准,咸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体占比超过20% 、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体占比超过14%,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咸阳地区GDP为2817.5亿元,人均GDP超7万元,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较高,到老年大学接受再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咸阳市老年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全市老年大学中除了咸阳市老年大学之外,其他县区级老年大学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导致咸阳市老年大学成为全市老年人上学的首选地,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咸阳市老年大学也遇到了全国老年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手段,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
(二)研究意义
咸阳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积极应对咸阳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既有现实需要,也具备客观条件。从国内外应对老龄化经验来看,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的有效途径,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但目前咸阳市老年大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老年人对老年大学高速膨胀的需求,在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导致有效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咸阳市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根据咸阳市老年大学现状,本文意在通过分析老年大学供需矛盾及内在的原因,找出咸阳市老年大学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的途径,为咸阳市老年大学发展提供思路,为咸阳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老年大学开始兴起,对老年大学的研究也随之火热起来。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体现形式,老年大学的兴起加速了老年教育的发展, 国内专家学者纷纷对此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理论成果。
老年大学办学意义的研究。十九世纪 80 年代老年大学处于兴起阶段,甄令德等人撰写了我国第一篇专门介绍老年大学的文章——《我国的老年事业在前进》,文中重点介绍了山东省红十字会大胆探索并建立国内第一所以老年人为招收对象的大学,之后全国各地仿照山东模式,三十几所老年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弥补了我国老年教育领域的空白,并充分肯定了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樊立华(2013 年)在《老年教育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一书中写到老年大学管理模式多样化,之间的差距较大,总括起来可分为三种运行方式:政府主导投资与管理、部分老龄群体自发组建和依托村(社区)代管,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这四种以经费来源为划分标准的模式则是中国老年大学目前办学采用的主流模式,之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更加丰富、多元。齐伟钧和马丽华在《海外老年教育》书中,详细介绍了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外先进的老年教育办学模式,为国内老年教育办学模式提供经验资料参考。徐炯权(2014 年)在《民办老年大学生存状况调查》一文中提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公立老年大学的承载能力有限,民办老年大学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但老年人对老年大学的需求日渐旺盛,而民办老年大学又受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制约,导致步履维艰。面对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学者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章明亮(2016)提议,要先使老年大学能够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需要从人和制度这两个要素入手,在重点培养老年教学人员的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中的监督、选拔、考核以及制约等管理机制。从研究的文献可以看出,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依旧面对着种种困境,有政府层面政策保障不够以及经费保障不足的客观因素,也有老年大学自身发展和建设中所存在的内在因素,包括老年大学现有的考核模式和绩效管理方式等方面,在文献资料中都有被广泛提及。
(二)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较国内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年大学即第三龄大学已经在国外发展起来,因此西方国家对老年大学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丰富了理论成果。通过对老年大学方面研究的整理发现,老年大学在世界各国的形式各异,主要有三种代表的模式:政府投资型、自治自助型、社区型。这三种代表模式都有各自的显著特征,如政府投资型的老年大学基本由政府出资建成,政府财政包办老年大学的开支预算,代表国家有法国、西班牙等;自治自助型是由拥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的,根据老年人所具备的专长执教,成立组织的老年人具有教学和活动的自主性,代表国家为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社区型老年大学是由社区志愿者自我管理,这类老年大学属于非盈利的社会组织,代表国家为美国。
国际上对于老年大学的教育发展研究也比较重视。学者霍曼和基亚克在《社会老年学》一书中提出,老年人通过各类教育平台可以与外界产生互动,提升自我生活能力,在积极的生活环境中了解自我的心理状态,与外界新鲜事物发生碰撞,从而建立起对自我的认同感,形成更积极的生活态度。西班牙学者康查·康赛普辛以西班牙 OAUPS 为例,提出依托普通大学开办老年人大学项目,通过这种形式,西班牙培养出来一大批活跃的、有能力的老年人,为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社会学家马蒂尔德·怀特·瑞利的观点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在退休后也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求重新规划退休生活,除却闲暇时间也可以参与社会劳动,替代一部分中年人所从事的工作产出,给社会和家庭缓解一部分压力的同时,给自身带来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印度学者汤姆·霍洛威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环球老年大学成为可能,环球老年大学能够将老年人逐步国际化,加强各国老年人直接的互动,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国际性的老年人活动网路,当前环球老年大学已经有数万名用户,为他们提供服务。法国佛朗索瓦·维拉斯提出,法国一直重视老年大学建设,并遵循教育、交流、经验三个办学宗旨。国外对于老年大学的研究更深入并具有前瞻性,在其现有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综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知老年人需求层次的提升,老年大学应从传统的办学思维中跳脱出来,低层次的生存能力类需求已与当代多元化的老年人精神需求不相匹配,传统的歌娱养生型教学供给要向“养、乐、为”综合型教育方向转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大量查阅相关书籍、期刊、文献、法规政策等材料,梳理学习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老龄化社会、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相关资料,对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开展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2.比较研究法。国外老年大学起步较早,形成了很多好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部分先进城市也对老年大学办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掌握咸阳市老年大学基本情况的同时,比较分析咸阳市老年大学教育供需情况,为咸阳市老年大学解决教育供给不足问题提供思路。
四、研究重点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咸阳市老年大学的有效供给问题,当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们对老年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供需矛盾加剧,各地老年大学均在致力于扩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单纯的扩大办学规模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供需矛盾之外,有效供给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既要解决量的问题,更要提高质的程度。因此,本文重点从咸阳市老年大学有效供给问题着手,“量”“质”并举,分析产生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促进老年人更好适应社会生活而发展起来的,可以丰富终身教育阶段,是老年教育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国外,老年大学大被称为第三龄大学,是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学习等教育活动的场所,一般对老年人入学条件不加限制,也不会授予学位。世界上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是在1973年由法国教育家皮尔•韦拉在法国卢兹社会大学创办的,目的为了当地老年人提供学习历史、政治、法律、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可见老年大学最初成立的原因就是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服务的。1975年,为了推动世界各国第三年龄大学的发展,促进各类老年教育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欧洲几所第三年龄大学共同创建了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自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于1983年成立起,现在国内老年大学已基本形成省、市、县、社区办学网络。综合国内外老年大学概况,本文认为老年大学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向他们提供各类教育服务及活动的场所,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家庭价值、社会价值,使老年人乐享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幸福晚年生活。
(二)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就是为老年人所提供的教育,目的在于根据老年人学习需求,提供文化、体育、学习等方面的教育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后阶段。老年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麦克拉斯基教授提出的,简单来概述老年教育就是对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的教育,是让老年人获得知识和自我认同感的一种途径,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活的同时,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技能,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老年教育也有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区别,所有能够让老年人获取 新知识,开拓视野,提升各类技能,稳定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广义的老年教育。而狭义的老年教育是指在特定的老年教育的场所内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对老年人赋予某种身心影响的活动。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特有的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为国家战略,在人口老龄化和终身教育的影响下,老年教育也在蓬勃发展。本文所研究的老年教育,是在当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下,为满足当前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需求,通过老年教育场所、机构等开展的具备组织性、系统性、计划性的教学活动。教育供给是指一定社会为了培养各种熟练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而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给学生受教育的机会。
二、理论基础
(一)积极老龄观理论
1997年,西方七国丹佛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积极老龄化(Positive Aging)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于 2002 年出版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将积极老龄化定义为:在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机会的过程。2016年0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积极老龄观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基础。
(二)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召开的成人教育国际会议上,这个会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当时的教育名家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在会上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保罗提出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在不同的阶段 会有不同的教育需求,而这些需求都应该被满足。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纲要(2010—2020 年)》中也明确了要求,即“要加快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基 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 要因素之一。终身教育理论虽然是外国学者首先提出的,但与我国俗语“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谋而合。
(三)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可以看出,老年人需要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来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大多数老年人在年轻时或因为工作或因为时代和物质条件的局限性,不能实现学习的有效需求,退休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搁置在内心主动学习的欲望愈发强烈,加之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较高,学习需求更加多元,进而对老年大学的供给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第二章 咸阳市老年大学供给的现状及问题
一、咸阳市老年人对老年大学的需求现状
咸阳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处在中国几何版图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距西安仅25公里,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板块、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下辖2区2市9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促其成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
(一)对办学规模的需求
咸阳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咸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催生了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使得咸阳地区老年人对“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据人口普查数据,咸阳市常住人口为395.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85万人。按照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的要求,咸阳市至少须满足17万老年人能够参与老年教育中来。
咸阳市老年大学在扩大老年教育规模进行了多种尝试,效果显著。在推进市区分校建设中参考网格化管理理念,将市区全域进行网格划分,保证每个网格内至少建有一所老年大学分校或辅导站,努力让市区生活的老年人在居住地1km生活圈内有学可上,甚至不出小区即可上学,方便市区老年人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在所辖县市区的老年大学建设中,积极协调市级部门为其落实编制,其中13个县市区已有10个设立了老年大学工作机构,并明确规格。虽然如此,咸阳市老年大学(包括分校)及县市区老年大学直接招收服务学员每学期仅有2.2万人次,距离实际需求相比差距较大。随着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咸阳市老年人中文化层次高的群体越来越壮大,对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家门口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有效满足全市老年人上学需求。
(二)对课程设置的需求
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大多具有明确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的,这也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的重要原动力,因此,老年大学学员具有很强的能动性,主动选择想要学习且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伙伴,积极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目标,最终获得学习成果,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从全国各地的老年大学总体反馈情况看,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作用的唱歌、绘画、书法最受老年人喜爱。从咸阳老年人每年报名各类老年大学的报名课程意向来看,音乐、舞蹈及书画等课程仍是较受欢迎的课程。随着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电脑和手机方面培训课程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倾向于学习电脑和智能手机操作、手机摄影、小视频制作等课程,这些课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拉近代际关系,疫情期间国家公共安全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老年人对于手机操作使用的学习欲望。可见咸阳市老年人对老年大学供给的课程不仅仅以休闲娱乐课程为主,而是更注重技能课程,这也对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在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生活变化方面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对教学方式的需求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在老年大学中,基于人生经历、受教育水平、年龄差距、学习能力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老年人对教学方式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向。部分老年人希望可以在正规的教室中进行学习,感受学习氛围、体验学校生活,奔波半生想要以这种方式沉浸到学习中,寻求学生时代安静获取知识的美好氛围;部分老年人则喜欢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例如远程网络学习等,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起碎片时间,也不必担心外出带来的不便,更灵活的掌控自己的时间;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则喜欢户外教学,希望多参加各类活动,寓教于乐,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同时能够在户外感受学习的灵动性,也增加了接触外界各种行业和环境的可能性。从目前调查来看,大多数咸阳市老年人对在课堂上接受教学的方式较为认可,比如理论讲课、专家讲座、示范教学等,系统吸收知识。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呼吁户外实践和网络远程教学,希望教学方式可以从传统的“讲授式”向更加灵活的“参与式”转变。参与式情景教学可以从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加互动性,易于融入其中,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增添更浓重的个性化色彩。
二、咸阳市老年大学供给现状
咸阳市老年大学于1992年创办,在咸阳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无论是办学规模、教学管理、办学质量等方面与初创时相比有了较大发展,已建成为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老年大学,成为咸阳市老年人上学的首选之地。
(一)办学规模情况
近年来,老年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咸阳在这种背景下,也加大了对咸阳市老年大学的投入力度。教学设施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体验感。在硬件设施方面,目前咸阳市老年大学有建筑大楼1栋,活动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教室15间,包括书法美术教室2 间、艺体教室6 间、计算机教室1间和普通教室6间,其中计算机教室仅能容纳32人共有桌椅521套。但远程网络教学设施尚不具备。咸阳市老年大学可容纳学生 9000 人左右,开设班级130多个,课程设置40多门,但是随着咸阳老年人口增多,所开设课程仍然难以满足本地老年群体需要。
表 2-1 咸阳市老年大学近年办学情况
年 份 |
招生人数 |
班级数量 |
课程设置数量 |
2021年春季班 |
4894 |
149 |
42 |
2021 年秋季班 |
4663 |
133 |
40 |
2022 年春季班 |
4106 |
133 |
41 |
2022年秋季班 |
3641 |
127 |
41 |
2023年春季班 |
2982 |
113 |
40 |
注:数据来自咸阳市老年大学招生平台
(二)课程设置方案
表 2-2 2022年咸阳市老年大学各类课程招生人数比例统计表
课程类别 |
招生人数 |
招生比例 |
器乐类 |
1406 |
16% |
声乐类 |
1762 |
20% |
舞蹈类 |
1675 |
19% |
保健类 |
1519 |
17% |
书画类 |
1015 |
12% |
语言类 |
1109 |
13% |
计算机类 |
294 |
3% |
注:数据来自咸阳市老年大学招生平台
咸阳市老年大学目前已形成 7 个类别教学科目,分别是声乐类、器乐类、舞蹈类、书画类、保健类、语言类、计算机类,其中声乐类包括声乐基础、合唱、秦腔,器乐类包括电子琴、埙、葫芦丝、二胡、古筝、箫、巴乌等,舞蹈类包括国标舞、健身舞、民族舞、模特服装表演,保健类包括太极拳、瑜伽、柔力球,书画类包括书法基础、楷书、隶书、行草书、草书、篆书、国画基础、山水画、花鸟画、工笔画等,语言类课程包括诗词朗诵、诗词鉴赏、国学、英语等,计算机类包括摄影、图像处理、智能手机应用、抖音短视频等。咸阳市老年大学每学年约 16周,每门课程一周 2 课时,共计 32课时,据专业性质不同,各学科学制 1-3 年不等。
虽然咸阳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比较丰富,但是各类课程的比重有所不同。通过对 2022 年咸阳市老年大学招生人数及招生比例统计可以看出,声乐类、舞蹈类招生比例最大,保健类、器乐类次之,计算机类比例最低,仅占3%,类似智能手机应用类、智能技术能力拓展类热门课程较少。此外,老年群体所关心的康养类课程和日常生活技能类课程还未曾涉及。
(三)教学方式设置
教学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成效。由于老年学员年龄的跨度较大,且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明显,所以对教学方式的需求更加多元。目前,咸阳市老年大学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聘请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授课,或者专门聘请专家学者开展座谈交流,学员在课堂上可以听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小组互动、讨论交流进行深度学习。虽然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但是咸阳市老年大学还不能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在网络教学这块区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在互联网教学领域没有发展,忽略了网络教育资源这块大蛋糕,没能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学方式。老年学员只能参与到实体教学中,不能利用碎片时间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获取知识,这是咸阳市老年大学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
(四)师资队伍建设
图 2-1 咸阳市老年大学教师年龄、性别比例(注:数据来自咸阳市老年大学招生平台)
咸阳市老年大学目前任课老师共计49位,均为聘用兼职教师。总体来说,师资队伍质量较高,师德高尚,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各领域较为出色的专业人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专职教师队伍目前仍然处于空白,且无其他考核激励机制,教师仅凭个人专业度及个人的职业操守约束程度来保证授课质量。从性别结构上看,咸阳市老年大学任课老师中男教师占比53%,有 23人,女教师占比 47%,有 26 人,师资的性别结构来说相对均衡。在年龄结构上看,咸阳市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老龄化,35岁以下教师只有 6人,占比仅为 10%,35-55岁教师仅占 29%,而 55 岁以上教师占 61%,年轻教师所占比重明显偏低。老年大学兼课教师薪酬包括基本课时薪酬和授课年限津贴构成,但因经费制约,授课年限津贴额度较小,教师除课时薪酬外,无其他福利,教师对于薪酬福利的满意度较低。
(五)学校经费构成
表 2-3 2023 年春季班咸阳市老年大学收费标准分析表
收费标准
(每学期) |
100元 |
150元 |
200元 |
比例 |
17.5% |
72.5% |
10% |
(注:数据来自咸阳市老年大学招生平台)
目前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咸阳市老年大学经费的全部来源,其中学费收入主要用于支付教师工资。咸阳市老年大学对于财政资金的依赖性较大,限制了老年大学依靠自身发展的能力。政府财政支持经费仅占经费支出15%左右,财政拨款金额基本不变,但随着教育开支增长,场所基建老化,教育设施陈旧,经费短缺现象愈发明显。咸阳市老年大学是非营利性学校,收费标准非常低,以 2023 年上学期所开设的40门课程的收费情况为例,对课程收费情况分析如表2-3 所示,每学年收费在 100 元的课程占比17.5%左右,收费 150元的课程仅占近72.5%,收费 200 元的课程仅占10%,学校也不敢贸然提高老年大学课程收费标准,否则会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和对老年大学公益性的质疑,但目前经费仅能支付教师课时费用,无力做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信息化升级。
第三章 咸阳市老年大学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
一、政策保障不到位
政策保障对于老年大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指出“终身教育的内涵要不断充实,要不断发展老年教育并纳入整体体系”,《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在宏观层面和法律层面提高了对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的重视程度,并提出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依据。但是,关于老年大学方面的政策、举措均为是指导性意见,尚未提出具体实施细则。没有充足的政策支持,老年大学在发展中就缺少强有力的指导,经费支持也比较有限。目前,咸阳市老年大学在政策保障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咸阳市老年大学主要依靠自己积极争取政府在资金保障、规范管理方面的支持,仅依靠自己的办学经验来管理学校,导致办学的标准化、规范化止步不前。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教学的灵魂,是满足老年教育需求的主要实施者,从目前咸阳市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影响着咸阳市老年大学有效供给水平。一是青年教师的占比明显偏低。咸阳市老年大学 35 岁以下教师在全校教师中占比11%。虽然老年教师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优势,且作为学员同龄人更容易交流,但对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比较吃力。如果不同年龄的教师如果比例相当,可以增加学校活力,形成良好的代际合作关系,老年学员可以从年轻教师身上感受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学到现代化、信息化的先进知识以及新潮的生活观念。二是无专职教师。截止 2023 年 上学期,咸阳市老年大学任课老师共计 49位,均为临时聘用兼职教师,教师流动性很大,导致学校无法进行长远的师资建设规划,无法建立一支稳定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开展课程创新和教育方式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三、教学内容形式创新不足
教学内容上,咸阳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方面还是以音乐类和舞蹈类、书画类、保健类为主,目前老年人需求较大的康养类课程及烹饪、插花等技能类课程仍然很少,招生比例也很少,但咸阳市老年大学由于受到师资、教学硬件、资金等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开设相关课程。
教学方式上,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的信息化,极大地刺激了老年人主动学习使用手机、电脑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提高了老年人对于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使得网络教学在老年教育中具备了大范围推广的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使得传统教学方式的弱点充分暴露,网络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疫情期间因为咸阳市老年大学缺少远程教育模块,学校只能采取停课处理,生硬的切断了老年学员学习的渠道。此外,不少老年人呼吁发展“户外教学”“实地教学”等教学方式,希望能在教师外、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深入其中参与学习,但目前咸阳市老年大学尚不具备相关条件,仍旧以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为主,互动性有所不足。
四、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
老年大学属于非盈利组织管理范畴,以社会效应为其绩效目标,仅仅依赖老年大学自身很难发展壮大,目前咸阳市老年大学缺乏社会各界强有力的支持,发展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参与度很低。第三方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有的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的拥有成熟的教育经验、有的拥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管理人才,对老年大学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大部分社会力量也特别愿意参与进来。国外很多国家的第三年龄老年大学都在积极利用社会力量来办学,如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的办学经费大部分是来自于社会力量的捐赠,日常开支大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尽管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但是,目前咸阳市老年大学仅依靠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和学费收入维持运转,没有利用社会力量的有效渠道,无法共享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丰富资源,教育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学员要求。
第四章 扩大咸阳市老年大学供给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期间,预计全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老龄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从轻度逐渐演变成中度甚至重度,“十四五”规划已经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中长期规划,制定了 2035 年远景目标,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实现路径和前进方向。老年大学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整体建设规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必须尽快扩大教育供给以适应时代发展。当前,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咸阳市老年大学的教育需求不断增加,由于政策保障不充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原因制约,导致教育供给不能满足时代需要,亟需采取措施解决咸阳市老年大学教育供给面临的矛盾困难。
一、建立健全老年大学保障制度
加强制度保障,是解决咸阳市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不足的最重要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两个方面,政策保障是宏观的,是促进老年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资金保障是政策保障重要的一环,缺一不可。
从政策保障方面上来说,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积极建议尽快出台《老年教育条例》,强化老年教育制度保障。明确关于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的具体政策、办法等,争取将对老年大学资金扶持情况纳入党委政府全年工作重点和考核内容。从资金保障方面来说,首先,老年大学因其公益属性决定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公共支出。咸阳市老年大学必须积极争取财政预算,提高收入来源;其次要建立“项目化”思维,把培训项目及相应硬件软件建设由单纯财政投入转变为全社会共同投入,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其三,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场地和师资力量,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减轻经费压力;其四,构建经费捐赠投入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融入老年教育领域,向广大群团组织、慈善机构、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宣传争取资金支持。
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咸阳市老年大学师资结构不够合理,难以满足咸阳市老年教育需求,极大地束缚了咸阳市老年大学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首先,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尽管低廉的老学费年大学导致学校经费不足是当前全国老年大学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只有有效保障教师待遇,才能保证老年教育供给规模和质量。要在总体经费框架内,合理设置教师薪资占比,健全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加大对考核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其次,完善教师招录管理。在招聘老年大学教师时,可以综合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等方面因素,向文化程度和教学水平高的年轻教师倾斜,也可以从基层选任符合条件的教师,使老年大学教师队伍逐渐走向年轻化、专业化。再次,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加强与市内市外其他老年大学及各类高等院校之间合作,拓展教师交流渠道、建立线上线下合作平台。最后,强化教学培训。根据本地老年人教育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培训、定期轮岗,对于需求量大而教师数量及质量稍弱的方面,聘请专家或者优秀教师骨干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着力提高本校教师水平。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的老年教育才跟上新时代的脚步,激发教育活力,增加吸引力。丰富教学内容,一是要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要求,增设康养类课程;二是要深入一线扎实调研,及时跟进了解老年群体的需求,及时推陈出新,增设群众感兴趣的课程,淘汰没有“市场”的课程。
创新教学方式,主要是发展线上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当年老年大学建设的趋势,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更加凸显了线上教学的迫切性,所有高等院校和中小学都开始开展线上教学,咸阳市老年大学受人力、财力限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疫情期间停课。因此,咸阳市老年大学要及时转变观念、适应形势、主动作为,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完善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打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以咸阳市老年大学作为平台运行主体,发展线上老年教育,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议,以政府购买或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打通教育资源共享渠道,引入各类高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平台内容,丰富线上教育资源。此外,可以积极探索“户外教学”“实地教学”“旅游教学”等方式,创造条件鼓励学员到大自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大学建设
咸阳市老年大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资金支持,还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大学的办学、规划和管理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汇聚人力和物力,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办、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应当积极挖掘咸阳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鼓励高校、电大、文化图书馆、公园活动角、党史教育基地等机构参与到老年教育服务中,与老年大学错峰使用有关场所,灵活利用空间场地,因地制宜设置教学课程,将老年教育与社会各类公益机构充分结合起来,互补优势、互相促进。一是与高等院校、党政机关下属培训机构、群团阵地等合作办学、合作开课,让学员们走出校门,与不同年龄段的学员一起,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要积极与相关社会团体等进行合作,坚持“开门办学”,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通过走入老年大学课题,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了解老年学员所思所想。三是积极发展老年大学教育志愿者队伍,根据老年人特点,搭建适合老年群体发挥作用的平台,在“老有所为”上创新办法举措,帮助老年人继续创造社会价值并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