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进校园 少进医院
——渭南市大荔县老年大学工作侧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老年人开展学习活动主场地的老年大学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广大老年人的欢迎。党的十九大前夕,大荔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老年大学,结束了没有老年教育机构的历史。近两年实践证明,老年教育,大势所趋;多进校园,少进医院。
一、立足盛世高起点
学校立足大荔实际,高点定位,提出了“爱党、爱国、爱大荔、爱家庭、爱自己”的办学宗旨和“世界眼光,全国有名,陕西先进,渭南一流,大荔特色”的奋斗目标以及围绕“老”字明思路,围绕 “年” 字抓教改,围绕 “大”字创特色,围绕 “学”字求质量的校训。开设普通话、英语、书法、绘画、音乐、器乐、传统文化、诗词等教学班。同时设立中心敬老院分校、两宜分校,“福”文化研究院、“孝”文化研究院、家庭文化研究院、传统文化研究院等。在两宜朱家村试点首家村级老年大学教学点,探索村级老年教育思路。79岁的佀月爱学员高兴的说:“开办老年大学是给我们最需要、最现实的精神大餐。”80岁的张让欣学员发自内心的说:“我与老伴同大家互学、互帮、互教,让我有了成就感、愉悦感、自信感。儿孙们都说我们比过去身体好、心情好、精神更好。”
二、特色办学高质量
本着“一切为了老人,为了一切老人”的愿望,突出特色开展教学活动。征集学员书画精品150余幅装点校园,悬挂学校走廊教室,使学校有了浓厚的书香气息。陕西老年大学副校长李养升、市人大原党组书记雷超武、县委原书记王兆民、王青峰等来校视察后,认为大荔老年大学起步晚、起点高、思路新。先后组织二百余人参演各类节目在大荔、渭南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县长翟玉宝说,“大荔的老干部老年人真好,处处充满了正能量,真正是大荔的玉石宝贝!”。积极组建老年大学合唱团奉献社会,经常活动在广场,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课程设置贴近需求。全国劳模赵贤若学员高兴地说“开设普通话英语班,出国旅游与外国人交流对话,带孙子、辅导孩子都使用了普通话、外语,今后一定好好学、好好活,精彩过好每一天!”。身患重病的音乐班班长马桂兰激动的说:老年人唱歌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加免疫力、增加记忆力,使我身体恢复了健康。
三、联合互动高成效
邀请北京老年大学与我校进行了书画、京剧、舞蹈、相声、图书等互动交流。中国画院教授王赫赫与学员进行了书画交流。天津美院原副院长张蒲生为学校写了校牌。世界非遗大会执行主席、残疾人艺术家朱英华带领残疾人艺术团《千手观音》剧组来校进行了艺术扶贫。农民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潘金阳、世界非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任进法常年驻校讲课。学员与名家成功握手,结下了深厚友谊。收到了良好效果。学员亓东阳68岁,因早年喉咙疾病做了声带手术不能出声,精神抑郁。来老年大学选择了书画课程,每周三坐近1个小时的车来上课。通过学习,身心有了寄托,空慌的心灵有了安慰。他说:多亏了老年大学,使我有了生命奔头,没想到老年大学能治好我的病。
面向未来,大荔县老年大学将以更高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为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美好环境,让多进校园、少进医院理念惠及更多老年人。
(签发人:渭南市老年大学副校长 杨秦锋;投稿人:渭南市老年大学教务科 王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