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前为何不再争祖先
在汉中市城固县,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的墓前,历史上曾有周边数支张姓争祖先之说。近些年来,随着对张骞丰功伟绩的追述及张骞后裔繁衍生息状况的查实论证,越来越清晰地证明,只有白崖村张氏才是张骞后裔。
那么周边数支张氏为何不再争祖先?这是因为他们也弄清楚了自己先祖的来龙去脉。
先说关王堡张氏。这一枝张氏直到前几年都还在说他们是张骞后裔。
二○○六年前后,白崖张氏要根据现有有字派的族人修续家谱。族中人先后走访动员关王堡、张田坝、军张坝、张家堰等张氏,准备资料、合力修谱。后因几个村各有说辞,意见不一,仅是张田坝张氏提供了资料,并入白崖村张氏修了族谱。该谱依字派定论,即从62代(张建材)溯至70代,于二○○八年修成,至此,家谱之事算是划了个句号。
进入二○一○年,根据多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敲定,张骞墓被列为申报名录,此时,笔者和童庆老师抽调到张骞墓申遗办参与资料收集撰写。
五月十八日,有文史爱好者报告:关王堡五组张春生家拆旧房时发现族中家谱,我等立马前去张家查看。张春生家介绍:谱中人字派与现在关王堡族中人字派数辈人一致。可以断定这就是本家族谱。该谱系民国十年(1921年)夏历十月在城固察院公益书局石印。谱中记载,关王堡张氏的始迁祖张普清为明朝洪武年间的金带指挥。洪武二年(1369年)张普清自南京移防带眷属至城固,历大清、民国,其时已五百余年,谱载:“江南氏族久已荒渺无徵,故修谱者应以指挥公为首称。”再看其字派,为五言四韵曰:“积善传家厚,行仁保国长,忠贞承泰瑞,孝友兆嘉祥。”
至此,已明确关王堡张氏一脉与白崖张氏并非同族。
细看关王堡族谱,内中记载明白:张普清有八子,长子一支居关王堡,次子一支居张田坝;三子一支居军张坝。因四—八门族谱下落不明,则无法得知其居住地。而根据军张坝张氏一枝谱内述,其族中部分人迁居至湑水河边的杨西营。
如上述,足以证实关王堡、张田坝、军张坝张氏非张骞后裔。只是以往在无传承谱系的情况下,张田坝张氏入了白崖张氏族谱的则应在白崖张氏续谱时另作别论了。
再看本县龙头镇张家堰张氏,据说早年也曾参与过张骞墓前争祖先的事。盛世立言修谱。张家堰张氏根据族传资料和老人回忆,已于二○○五年修订续写了族谱,编谱人张福德老人介绍:他们的始迁祖是张金、张银两兄弟,从湖北麻城孝感迁来,已在张家堰村居住十余代人,由于家谱年久失修,只好从已知名讳已知辈分的排起,已编续九代。其字派为国德和文茂。与张家堰张氏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是同一个行政村的淡家营张氏。张家堰张氏信奉天主教,而张骞后裔却信奉佛教。
因此,无论从祖居地始迁祖还是字派、信仰算,这几支张氏都与张骞后裔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城固的诸多张氏中,只有城固白崖村张氏是张骞后裔。
(签发人:城固县委老干部局蒋敏;报送人:城固县委老干部局叶甲文、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