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苦乐甘甜
——陕西老年大学地矿分校洪乃静
一、参与背景
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大发展,陕西的高等级公路规划、设计启动。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技术要求较高,必须遇山打洞,过河架桥,路基和边坡必须 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不能停留在原来盘山道 的水平。因此高速公路的设计和修建对线路通过 地带的地质背景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线路的选线,隧道、桥梁、路基,、边坡的设计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不仅要说明线路通过地带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基本特征,还要提出各工程地质层位的定量指标。这时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成为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的第一项任务。
二、第一次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抓住这个契机,首先进入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1991年冬季受陕西省公路设计院委托,承担了312国道牧护关隧道的勘察工作,当时的组织者是院所属工程地质勘察的负责人方东汉,参加工作的地质人员有高级工程师罗宗明,王金牛,洪乃静,还有工程技术人员武目刚等。钻探工作是当时地质三队承担。
因为是第一次开展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大家都没有实践经验,进入工地前大家在一起分析了形势,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勘察设计,一致认为,我们有两大优势,两种精神,一本规范,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
两大优势为:第一是资料优势,地矿系统全省都有1:20万的地质图,此资料为我们提供了牧护关地区的基础地质条件。第二是几十年来我们在计划经济中向国家提交了许多地质报告,这些报告的编制练就了我们详实搜集和分析第一手资料的技能和规范编制图件和报告的能力。
两种精神是:第一,多年的野外工作使我们具备吃苦耐劳,露宿风餐的能力。第二是多年的地质工作实践使我们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能力。
一本规范是当时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我们相信只要严格按 规范要求开展工作,一定能完成这次任务。
这次勘察因是在冬季进行,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有时要踏着20厘米厚的积雪跑普查,需要剥雪才能看到地质现象,带的午饭冻的没法吃,钻机用水无法正常供应等,最终还是按要求完成任务。半年后,在牧护关隧道勘察报告的评审会上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和设计院的赞扬,从此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打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大门。
三、公路勘察的业绩
自牧护关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完成后,地矿系统先后参加了我省多项公路地质勘察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如:
108线秦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108线土地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西汉线秦岭1—4特长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西康线秦岭特长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西康线包家山特长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铜黄线蒿庒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黄延线三十里铺至何庒坪段工程地质勘察;
十天线部分段落的工程地质勘查;
宝鸡到天水段牛背梁滑坡工程地质勘察等。
这些勘察工作不仅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做出贡献,也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摸索出许多经验和教训,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树立 了样板。现在公路系统自己的勘察队伍已逐渐成长 壮大,我们地质系统承担勘察任务的热机会逐渐减少,但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是陕西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四、感想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为修出高速公路,自己首先要走在没人走过的路上。记得在勘察西汉线秦岭长隧道时,我们住在现在秦岭服务区的位置,这个地方叫七畝坪,当时是麻疯病人居住点,我们搭窝棚住了半个月左右,出去买生活用品须步行40多里才可到达。
如今这个服务区开阔壮美,中间修有大型群雕—华夏龙脉,当我再次乘车由高速路来到这里时,真是感慨万千,往日的艰辛顿时化作欣慰。
公路地质勘察工作需长年奔波在野外,居无定所,风雨兼程,夏天可能20天半个月洗不上澡,冬季可能被风雪堵在山上,几天下不来,那时总觉得自己走在坎坷泥泞的路上,偶个风和日丽甚至会觉得缺点什么。这些个人的辛苦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和家庭,为此甚至留下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当然公路勘察工作也有别人感受不到的快乐和经历,春天可以看到桃花盛开的原野,可以闻到油菜花的芳香,秋天可以看到漫 江碧透,层林尽染的秦岭,在勘察的路上所 看到的往往是花钱去森林公园也看不到的大自然风光。同时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和炫澜,也可以感受到山区农民的贫困和淳朴,这种反差不仅增加了我们的阅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我们的思考,净化了我们的灵魂,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提高了我们的思想境界。
当我们看到那么多大桥连通了沟谷河流,那么多隧道穿越了秦岭山脉,那么多高速公路穿了陕西的东南西北,内心十分欣慰,因为在陕西的高速公路建设中也留下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我说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艰辛的,是需要奉献的,同时也是美好和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