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摄影引路人石祥民老师
商洛市老年大学手机摄影班学员 王青
中秋的风裹着国庆的喜气掠过窗台,案头那瓶从东龙山公园带回的金桂摇出细碎的香,旁边摊着刚打印好的相册——封面上,九个月的外孙女趴在竹影里笑出浅浅的梨涡,小胳膊撑着地板想往前爬,指尖刚够着一片落叶,那模样被阳光镀得软软的。我指尖抚过这张照片,忽然就想起您常说的话:“照相是追光的艺术,生活也是。”而您,就是为我点亮光的人。
在遇见您之前,我的日子像蒙着一层雾的老镜头,模糊得辨不出轮廓,连心情都沉在灰蒙蒙的底色里。从前去旅游,山是笼统的青,水是模糊的绿,别人举着相机招呼我合影,我总躲得远远的,觉得自己和那些鲜亮的风景格格不入,日子过得没精打采,连对生活的热情都像被风吹灭的烛火。直到外孙女攥着我的手指咯咯笑,那软乎乎的小模样撞进心里,我忽然慌了——这会爬、会咿咿呀呀伸手要抱的小宝贝,要是没个痕迹留住,多可惜?就这么揣着忐忑报了老年大学您的手机摄影班,却没料到,推开的不只是摄影的门,更是一扇照见生活、治愈心灵的窗。
第一次室内课的场景,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您是七十多岁的帅老头,站在讲台前翻PPT时,眼镜滑到鼻尖也没察觉,讲起构图的“三分法,对角线,中心构图,框架构图和引导线构图”时,就像在说巷口哪家的包子热乎。我捧着手机在座位上比划,对着窗外的梧桐树瞎拍,心里直犯嘀咕:拍个树而已,哪来这么多门道?
可到了室外实操课,您蹲在金凤山梅树下教我调角度时,指尖碰着我的手机屏,轻轻把镜头往上抬了抬:“你看,让阳光从花瓣缝里漏下来,这花就有了精气神。”按下快门的瞬间,屏幕里的梅花忽然活了——粉瓣上落着碎金似的光,连花瓣上的露珠都闪着亮。您凑过来看,笑着拍了拍我的手背:“这不就成了?你看,美一直都在,就等你弯腰去看。”那是我第一次真切触碰到“捕捉美好”的滋味,心里那块沉了许久的石头好像轻了些。
后来您教我们用人像模式拍娃,说“大光圈能把背景柔成棉花糖,娃咿咿呀呀伸手要抱时,眼睛就成了最亮的糖心”;带我们去东龙山拍外景,您站在石阶上喊“慢动作拍落叶,就像看时光在跳舞”;讲到“摄影眼”,您不但请了欧阳老师来讲她的拍照经验,还领着我们在小区里转,指给我看墙脚里冒头的牵牛花,说“这不是野草,是砖墙上的小太阳”。
后来我总带着“找小太阳”的心思去拍路边花草,连不起眼的草叶都能拍出细碎的光。
我跟着您拍合欢花时,您帮我扶正手机:“对焦在花簇,别贪多,留白才有余味。”那天的照片里,粉绒绒的合欢花顶着蓝天,花丝像被风揉碎的云霞,您在旁边写了句评语:“不仅拍花,还拍出了仙气,更拍出了心细。”
六月炎阳天,我约您去莲湖拍荷花,揣着前一天刚买的三脚架,跟着您手把手调参数、找角度,蹲在池边拍了小半天,镜头里的荷花顶着晨露,粉得透亮,我心里美得不行,觉得总算“出师”了。可回家打开手机翻相册,心一下凉了——满屏的空镜头,像样的荷花照没几张,原来慌慌张张按错了遥控器,好多张都只拍了池边的草。我红着脸给您打电话,声音都发紧,您却在那头笑出了声:“没事,莲湖的荷能开到初秋呢,机会有的是。以后干啥别慌,手稳心也稳,熟能生巧的。”后来您陪我们竟去了棣花的千亩荷塘。那天的阳光更暖,您站在我身后帮我扶着三脚架,说“这次咱不急,拍一张看一张”,照片里的荷花,至今还存在我的“得意之作”文件夹里。
慢慢的,我口袋里的手机总亮着相机界面,心里的光也越来越亮。作为太极队的宣传员,遇到大活动我总慌得手忙脚乱,而您,就是我最踏实的“后台”。有次我们第二天要办六十多人的展演,我对着空荡的训练场反复比划,越想越怕——从没给这么多人拍过照,动态的打拳怎么抓瞬间?大合影怎么排才不挤?熬到半夜12点,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思在微信给您发了条“求救信号”,字都打不利索:“石老师,咋办,明天六十多人……我第一次拍,要怎么拍?”没想到消息发出去没几分钟,您的回复就跳了出来,一条一条写得清楚:“动态拍‘起势’和‘收势’,动作舒展;合影让前排蹲、后排站,中间留空透气,两边的人稍微向前……”看着屏幕上您的字,我攥着手机的手都热了,眼眶忽然就湿了——您明明也是要歇着的年纪,却总在我需要时,稳稳接住我的慌张。
从单人的招式特写,到双人的配合抓拍,再到六十多人的大合影,这组照片里藏着您教我的“稳”——不仅是握相机的手稳,更是面对未知时的心稳。
清晨站在阳台,看见天边的朝霞染成橘红,赶紧举起手机来拍——原来日出不只是天亮,是天边铺了层会流动的锦缎;傍晚在小区遛弯,外孙女趴在推车里伸手够竹叶,我蹲下来调角度,看着屏幕里她抓着竹叶笑的模样,忽然发现自己也跟着笑出了声;太极队的队友们说“王姐现在是我们的专属摄影师”,每次拍大合影,我学着您教的“前后错落站”,看着屏幕里一张张笑着的脸,从前那个总躲在角落、忧忧寡欢的自己,好像被镜头里的光给“照”没了。
这张日出是我早起蹲了三天拍的,如今翻到它,总想起您说的“追光”——不光追镜头里的光,更要追日子里的亮。
摄影就像一剂温柔的良药,悄悄治愈了我沉闷的心境。如今我的相册里存满了“美好”:外孙女爬向玩具时晃悠悠的小背影,被夕阳照成金色的绒球;凌霄花攀着老墙往上长,花瓣像蘸了蜜的小喇叭;连下雨天窗玻璃上的雨痕,我都能拍得像一串透明的珠子;站在河边看水鸟掠过水面,按下快门的瞬间,竟觉得风都是甜的。这些都是您教我的——教我把镜头凑近点,再凑近点,教我看见花瓣上的光、叶缝里的风,更教我明白:生活从不是灰蒙蒙的,只要愿意抬抬眼,处处都是能攥在手里的暖。现在的我,睁开眼就觉得一切都很美好,连空气里都飘着轻快的调子,这是从前的我想都不敢想的改变。
有次在望江楼遇到位戴手工草帽的大爷,他眼角的笑纹里盛着阳光,我下意识举起手机按下快门——您后来点评说“这张抓得好,人物的神态和草帽的细节都活了,生活气扑面”。还有回拍小区里的老奶奶,她荡着秋千,拿着话筒唱红歌,满头银发在阳光下泛着光,我赶紧蹲下抓拍,您看了直夸“这张有故事!秋千的动感、红歌的情怀、老人的神态,全在一帧里了”。
这个国庆,又恰中秋,我把这些日子拍的照片都整理成了相册——有外孙女笑出虎牙的特写(封面同款场景),有太极队晨练时被晨光镀亮的白练(含大合照),有第一次跟着您拍梅花时那张被红笔圈出的习作,还有好几张不同光影下的荷花:有清晨带露的,有午后光影交错的,还有黄昏时荷叶被镀成金的……每一张都记着您蹲在池边教我调参数的模样,也记着您站在讲台前,眼镜滑到鼻尖仍认真讲课的样子。
石老师,谢谢您在我蒙着雾的日子里,递来了一束光。是您用相机作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美好的门,让我不仅学会了“追光”,更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开朗爱笑的心境,拥有了真正快乐的人生。这个“双节”,愿风把桂香捎到您窗边,愿您每天都能遇见想拍的风景,愿您的日子,也像您教我们拍的照片一样,永远亮堂、温暖,满是光;更祝您平安喜乐,健康长寿,笑着看更多世间的美好。

(签发人:商洛市老年大学校长陈莉;报送人:商洛市老年大学李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