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帖之我见
宝鸡华厦老年大学 行书中级班 黄忠海
我酷爱书法。因为书法承载着太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国的汉字因为有了书法,而更优美,更生动,更丰富多彩。楷书的静,静如处子;行书的行,行如流水;草书的奔,奔如脱兔。书法,观之若虹,美不胜收。 我自小喜欢学书。中学“写大楷”,“拉印格”。年龄及长,兴趣更浓,各种碑帖买了不少,却因无人指导,临习无道,游离于书法边缘,存在于似与不似之间,“画虎不成反类犬”,依然“我字体”。
我真正对书法学习有所收获,特别在临习碑帖上有所心得,还是在华厦老年大学。在这里,楷书跟侯积仓老师学习两年,先临赵孟頫《胆巴碑》,后临其《妙严寺》,收获颇丰,基础渐牢。行书曾从师李春喜老师临习王羲之《圣教序》半年。此后一直跟随周俊海老师临习赵孟頫《赤壁赋》,唐寅《落花诗》。一路走来,对书法临习碑帖感悟越来越深,有如茅塞顿开,相见恨晚之慨。 关于临习碑帖,近四年来我始悟出一个道理:要想学书登高处,必须精临古碑帖。其要者有以下五点: 一是选对帖,宁精勿滥,后及其他。中国书法古碑帖浩如烟海,良莠共存。如何选对精妙之帖和自己喜欢、临来顺手的碑帖,这里大有学问。依我之见,起步阶段,应精选一二个为历代公认的大家楷体字帖,作为临摹范本,逐字临,反复临。不可得陇望蜀,或朝三暮四。也不可贪多求全,囫囵吞枣。我起步即从赵孟頫《胆巴碑》入手,临习一年,至今不辍。后又临习《妙严寺》,一体传承,相得益彰。 二是精读帖,先窥全豹,再入毫厘。精读帖是临帖的第一要务。只有把碑帖中的每一个字从字形走势、间架结构、大小轻重都读懂了,看清了,才能对名家字体的特点心领神会,了然于胸。从而为提笔临习打好基础。我的体会,读帖要先窥全豹,把握总体,然后再深入毫厘,辨别异同。 三是求形似,临不走样,形端表正。形似,即是解决“表”的问题。这个“表”就是貌、是形、是体。到了临习阶段,首先要把字临像,力求貌像、形像、体像。切忌看着帖写自己的字。所以在解决形似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入微,越像越好。而要像,既要把握每个字的大势、外形,又要对每个字的笔划走势、粗细、转承,微至毫厘,笔笔到位。 四是酷神似,气韵贯通,呼之欲出。神似,即是解决“里”的问题。这个“里”,就是骨、是神、是气。举凡书法大家的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凛然之气,傲骨之气,神韵之气。
我们临帖要达到神似,就是要通过刻苦临习,体会这种无形的气场,挖掘其神韵之所在。从而做到表里一体,形神兼备。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五是辨风骨,临出特点,写出不同。临帖,特别是临书法大家的帖,要辨其风骨,知其特征,临出其精髓,临出其特色。达到一看所临,即知其体,所谓“字如其人”,与众不同。从而为自己日后书法作品创作积累经验,储备能量,铺垫路径,写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今年临习唐寅《落花诗》,因有了往年赵楷的基础,其风格又传承赵体,所以临起来感觉特别顺手,有字如其体之效。
在此,有诗感怀: 书山有路帖为径,临帖兼具形与神。 每字大形须统揽,笔尖行处细如针。 大家碑帖醍灌顶,枉费多少弯路行。 书海无涯苦作舟,冰冻三尺一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