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学习葫芦丝三年整之际
陕西老年大学葫芦丝班学员 王英
2012年3月2日,是我有生以来第一节听葫芦丝课。跟着张安平老师从123(哆来咪)开始,学习葫芦丝吹奏。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去整整三年了。回顾三年的学习,感觉收获颇丰,这首先得益于选对了老师。张老师不仅吹奏水平极好,而且教学态度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他是那种启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带着学生跑步前进的人。有道之,“找对医生,病就好了一半”,用到学习上也同理,一位优秀的教师,可带领学生智慧学习,事半功倍。
此刻,想起了第一学期的第一首曲子《龙的传人》回课时的情景。以现在的眼光看,《龙的传人》,可算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曲子了,但当时的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却到底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没能吹出来。
还记得2012年4月中旬的秦韵坊学员联欢表演大会上,应大家邀请,老师吹奏《灞柳情》,当时自己刚刚接触葫芦丝,只知道老师吹得很好,但具体怎么好,不知道,是典型的外行看热闹。跟老师学至第6学期,也即去年在提高班学习《灞柳情》时,打开老师在北京参加比赛获得金奖时所吹的《灞柳情》录音,细心体味老师的吹奏:前边慢板部分细腻、委婉、柔美、如泣如诉;后边吐奏部分干净、利落、果断、激昂,快得犹如一阵旋风铺天盖地而过,全曲吹奏抑扬有制,顿挫有驰,洒落有韵。天哪!如此高的水平怎能不获金奖!——我已在看门道了。
再举一例。我的居所下面是个公园,经常有不同葫芦丝班的学员在此练习葫芦丝,有时我会和他们聊聊天,三年来先后接触过5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其中一位长者吹葫芦丝已有10多年,前二年我一直认为他吹得最好,因为他吹得很快,很熟练,但是跟张老师学到第三年再听他吹时,却感觉他吹得并不好,存在有不少问题,如:该柔之处柔得不够;吐奏部分连滚带爬,交代不清;节奏感也略嫌欠缺等。
对,这确实是人们常说的“看门道”。当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跨越“看热闹”进入“看门道”阶段时,心中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真的,非常非常感谢老师!不敢想象,如果当时错选了其它葫芦丝学习班,那么现在的自己恐怕只能和那些学生一样,三年下来,仍然停留在不应该停留之阶段,巴乌学习就更成为一方空白。如此以来,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那将是何等的遗憾。当然,自己目前对葫芦丝吹奏方面的许许多多知识技能的认识和掌握仍然差之甚多,尚需进一步多加把劲好好努力才行。
还有一些学习体会在此交流如下:
1、切不可放弃回课的机会。回课是张安平老师教学中最精彩的环节之一。回好课是需要能力的,并非所有教员均具备回课的能力,需要教员自身的吹奏水平处于将众人拉下一大段距离的超高状态,须具备极好的音乐素养,极好的分辨力,极好的记忆力等等,当然,还有责任心。每当老师回课时告诉学生:‘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是…第二个是… ;第几行、第几小节、第几拍、第几个音有问题,什么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时,我都会在心中暗自惊叹;天哪!怎么会有如此聪明的头脑!自己学吹葫芦丝、巴乌所取得的长进,除了从理论泛讲中获得外,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回课而获取。老师通过回课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症结之所在,学生也在回课中得到老师的具体问题具体指导,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一步步得以提高。况且,人是要有一些压力的,一般人在没有压力时容易得过且过,而一旦有了压力,为了自尊心,则会自觉地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如此可促使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与那些未设回课环节的葫芦丝班的学生相比较,设有回课教学的学生在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上,很明显要高出许多。所以课堂上一定要鼓起勇气(包括我自己再内),珍惜宝贵的回课机会,大胆参与回课,切不可找理由自我放弃。曾和辛政委同学议论过此事,她感慨地认为,应该建议搞个葫芦丝教学观摩,让葫芦丝带教老师们跟张老师好好学学教学方法,将教学质量提上去;
2、务必坚持每日练习。 已不记得是哪位艺术家?曾经告戒从艺的年轻人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二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便牢记于心,时常提醒自己不可疏懒怠惰。虽然已届暮年,仅仅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作为预防罹患老年性痴呆的手段,与“同行”、“观众”之类词语并无关系,但既然决定做一件事情,就应该尽量地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将事情做得完美一点;再者,想要活化大脑,阻止大脑细胞死亡,只有通过不断地使用、学习,以增加在大脑神经细胞之间起连接作用的结合部(突触),开拓大脑中的网络,产生新的回路,才能使脑力得到很好提高;
3、重视细节。去年的一期《文明之旅》节目中,法国一位音乐世家出身的大提琴手朱力安讲到;“艺术之美在于细节,这些细节只有艺术家们会,一般人不会”。这让我回想起曾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句话,是意大利艺术家开朗其罗讲的,他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的确,一首曲子的细节处理好了,整个曲子立刻就不一样了。所以,学习中务必认真下工夫反复琢磨,切不可只求大概。
4、“进二退一”学习法很重要。国务院前副总理陈云对女儿陈伟兰谈学习方法时说道:“学习要像扭秧歌那样,进两步,退一步,进两步,再退一步,有进有退,进进退退,扎扎实实才能学好,否则只进不退,一直向前,一直向前,学完了就完了,是学不好的”。此番话说得非常好。自己在葫芦丝巴乌的学习上就采用了这一方法。因为自身没有音乐基础,学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学得糊里糊涂,当重新回头从第2学期的‘吐、连’音技巧开始再学习后,一些重要的概念才始觉明晰,技巧练习也渐有心得。一些感到继续前行有点难度,决定退到下一班重复学习的同学,基本都中断了原先的学习而单向选择再学一遍,我的体会是:进退二者同时进行较为有效。总学习时间无须改变,且进且退,进退之间,收效更大。当然,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延长学习时间;
5、灌耳音很重要。反复来回地听教学示范曲(老师为学生学习方便起见所制作的光碟),不仅有助于曲子的记忆,而且乐曲整个布局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也会了然于心,接下来的动手练习便较为顺畅了。
正如漂亮人不知道自己漂亮,聪明人不知道自己聪明那样,估计老师大概也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优秀。老师带教时,无论学生的步子有多么的沉重、迈得有多么的艰难,但只要你能来葫芦丝班学习,就说明你还喜欢,那么,老师就会拉着你,耐心友善地带着你往前跑,非要把你从门外拽进来不可。最后的结果:老师赢了!除了少数由于各种原因中途无法前来上课者外,只要坚持,最终都被老师从门外拽进了门内。
我很庆幸自己因为选对了老师,才有了今天的学习收获。老师辛苦了,再一次感谢张安平老师!
(2015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