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落户陕西汉阴县涧池镇
近年来,在汉阴县涧池镇的洞河和腊烛山一带,朱鹮数量不断增多,据汉阴县摄影家协会的人员介绍,最多一天看到朱鹮26只。
朱鹮为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珍禽,堪称国宝。由于朱鹮有美丽而优雅的外形,被人们称为“吉祥之鸟”和“东方瑰宝”,在日本,朱鹮被当做“国鸟”。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身长60~80厘米,体重1.5~2公斤,为中等体型的涉禽,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朱鹮的分布: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1983年在陕西省洋县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朱鹮的性格:朱鹮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方,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
朱鹮生活习性:朱鹮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
朱鹮的食性:朱鹮主要以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甲壳类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等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活动在白天。通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也见在烂泥中和地上觅食。在地上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地上,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
朱鹮的繁殖:朱鹮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朱鹮自从在洋县秦岭南麓被发现以后,世界各国的动物学家们把保存朱鹮的希望寄托到了中国。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同志们就在姚家沟建立了一个“秦岭一号朱鹮群体观察站”,在朱鹮栖息的青桐林畔搭了观察棚。他们24小时值班,日夜用望远镜及其他仪器观察记录朱鹮的全部生活情况,研究朱鹮的生活习性,为以后朱鹮数量的增加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朱鹮的价值,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分析,认为朱鹮的价值依然表现在生态生物学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等几个方面。
汉阴县涧池镇的洞河和腊烛山一带有山地森林、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属丘陵地带,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朱鹮生存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随着汉阴县涧池镇的洞河和腊烛山一带朱鹮数量不断增多,汉阴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朱鹮的保护管理,县林业局、县摄影家协会和涧池镇人民政府,分别在涧池镇的洞河和腊烛山一带设立了“大力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和“汉阴朱鹮摄影基地”牌子,周围村民都自觉开展朱鹮保护活动,从而使朱鹮这一世界最濒危的鸟,我国一级保护珍禽在汉阴县涧池镇得到了落户,并不断发展壮大。
建议在朱鹮出现的涧池镇洞河和腊烛山一带,加强对村民宣传朱鹮的保护工作。祝愿朱鹮在汉阴及安康不断增多,为我们的家园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