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自身特点与本质属性的关系
陕西老年大学副校长 白向华
我国老年教育30多年,经历了一个先发展,后规范,目前正在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创立、探索阶段,目前正处由规范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老年教育向现代化发展,必须把厘清其性质作为关键问题,既坚持和发扬自身已经形成的特点,又要回归其教育的本质属性。
一、老年教育从起步开始,就彰显了其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突出特点
1、追求快乐。辛苦劳碌了大半辈子,追求快乐的晚年生活,是老年人最大的需求。据有关机构在老年人学习动机方面的抽样调查,追求快乐占比高达60%到70%。老年教育首先就满足了老年人这种需求,把快乐学习、快乐教育作为出发点,贯穿到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将是否增进老年人的快乐作为教育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2、增进健康。老年人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十分迫切,渴望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来老年学校就读,就是为了增进身心健康,益寿延年。许多学员首选的课程和内容依次是养生保健类、体育健身类、音乐舞蹈类、家政类等。不少老年大学还针对老年人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开设了老年心理学、社会关系学,以及各类医疗健康讲座,成为热门专业和特色品牌。
3、拓展交往。笔者认为,现代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或三次大的社会化过程。第一次社会化,是从家庭到学校,是社会交往的初级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也是生活技能、社会技能、职业技能的学习阶段。第二次社会化,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职业,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定型阶段,也是施展生活技能、社会技能、职业技能,奉献社会的阶段。第三次社会化,即退休以后,从职业人重返自然人、家庭人、泛社会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阶段,也即累积人生经验、学会如何变老、开始享受生活、进入人生总结的阶段。顺利完成第三个阶段的社会化,关键是身心健康、拓展交往,避免把自己局限于家庭这个小圈子,要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进行新一轮的社会化,掌握新的社会适应度。而老年大学正是这样的重要平台和进行新一轮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
4、补偿需求。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基本摆脱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义务,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他们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以弥补年轻时留下的遗憾。基于这种动机而上老年大学的学员占很大比例。可见补偿自己的愿望,既是一种快乐的人生体验,也是老年教育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5、注重实践。老年大学的学员对课程要求的实用性,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没有的。无论养生保健、声乐器乐、书法绘画,都希望学以致用,迅速取得效果。尤其是“三个课堂”的老年教育模式,更是强化了老年教育的实践性。搞活第一课堂是基础,是对学员全面素质的补缺、增智和提高,重在改善教育方式,搞活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丰富第二课堂是搞好第一课堂的需要和补充。拓展第三课堂是对前两个课堂的检验,是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提高素质之后,学习成效的具体体现和在实践中为社会服务的一个展示。
二、老年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素质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用传统的说法讲,就是教书育人。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身心变化来看,教育是发展,是成长,是对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适应,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重新整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文化和知识,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说到底,这个本质属性就是素质教育,就是素质的养成、提高和完善。老年教育尽管有自身的特点,但与素质教育这个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它同样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培养适应时代、环境、生活需要的老年人。按照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陆剑杰的话说,老年阶段的素质教育叫做“完善性的素质教育”。老年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老年人在自立、自尊、自强、自信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老年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属性,除上述教育自身功能方面的原因外,还因为有三个方面的特殊背景。一是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4.3%,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不但从教育的完整性上讲是必要的,而且从教育对象的占比上讲也越显紧迫,不管是国民教育体系还是国家教育体系,都要坚持把从幼稚儿到老龄人的国民素质的提升做为根本任务,否则,人民幸福、国家复兴就是一句空话。二是现阶段老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在老年教育中更加强调素质教育。“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受破坏的程度极其严重,据有关统计,这十年中没有得到较完整教育的人数约为2000万人,近几年和未来七八年,正是这批教育缺失者大规模退休的时段。对遭受这一个“教育断层”影响下的老年群体来讲,继续接受老年教育,不只是一个快乐教育、兴趣补偿的问题,更有素质教育的任务,是要补“文革”中教育缺失造成的个人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的课。三是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的任务决定了老年教育必须回归素质教育的本来属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退休干部党员、老党员是重要的基础和资源;加强社会建设,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管理,构建社会和谐,老年人既是重要的工作对象,更是重要的依靠力量。而老年大学要发挥好在党的建设、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阵地、有效平台的作用,就要不断强化学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修身养性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家庭责任感教育、科学培养下一代教育等。这不只是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也是老年大学的政治责任。
三、如何做到自身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有机结合?
1、在学科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坚持适应性教学、引导性教学和必要性教学相结合,做到专业课、基础课、公共课、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一是科学设置专业课。老年大学的课程结构适应老年学员多方面的需求,坚持适应性、多样性、生活化相统一,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引导老年人提高生命质量和实现与社会同步发展的作用,完成老年大学作为学校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老年大学的学员大都是具有丰富人生阅历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自身,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所以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应以学习者的兴趣、爱好、需要、体验为中心,多设计各种生活化的课程,让学习者积极主动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彰显学员的主体性特色。
二是强化基础课的设置。关于基础课的设置,认识必须到位,我们不能违背教育规律,错误地认为老年人基础好,可以在教学中越过基础环节,直接进入专业技能的讲授。我们反对一味灌输基础知识,但更要防止就技能讲技能。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把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首要环节,厘清每个专业最基本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及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要让学员懂得“是什么”、“为什么”,然后“怎么做”。否则,就会出现“学习了几年声乐,就学会了几首歌,别的歌不会唱”的现象。当然,基础课的设置也要针对老年人“现学现用”的学习诉求,做到难易合理、详略得当,教少悟多。
三是丰富公共课内容。老年大学的公共课,既要有时事政治类,还应有传统文化、文史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公共课是事关老年教育根本方向的大问题,没有公共课,就难以办出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也难以成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平台”,连接党和政府与老年大学的纽带也就会弱化。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的展现,也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加强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倡导团结、向上、民主、文明的校风,倡导博学、严谨、健康、敬业的教风,倡导友爱、勤学、上进、求实的学风,同时也要重视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绿化美化等学习环境的建设,还要大力构建学校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及尊师重教的人文环境,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
2、在教学方式上,做到内容和形式相统一,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做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老年教育面对的是个性成熟、性格稳定、社会阅历丰富、世界观和人生观基本定型的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开展素质教育当然要从老年学员的特点出发,以尊老敬老为首要原则,辅以教育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学员自我教育、同学相互启发等多样化的手段,正面引导老年学员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我修养。但是,要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老年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它有专门的时间、空间和专门的教师,优势是其他渠道无法比拟的。
通过课堂教学落实好素质教育,首先,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讲,要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老年素质教育中起到示范作用,教师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艺,他们的思想、言行、举止也同时影响着学员,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一流的教师队伍成就一流的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学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在素质教育中起到正能量的导向作用,这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要,比如,在书法上,选用饱含阳刚之美的书法大家作品为模本的书法教材,就能给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奋发、进取、超越、向上、高亢、昂扬、热烈、奋进的感受,而选用内柔外秀、婉曲清丽的书法作品,则给人是一种温和而淡远、含蓄而内敛的品格修养,产生悦性怡情的顺从性与亲切感,促进心性谐调和社会和谐。反之,如果选用一些人没有实在功底,只有华丽的外表,有树叶,无树根的作品作教材,就会把书法变成粗俗的杂耍和哗众取宠的表演,使学书者产生浮躁的心态,于人性修养有百害无一利。比如,在摄影课中选择积极向上、美不胜收的摄影题材,就能让学员通过摄影感受自然之美,发现生活之乐,抒发爱国之情。再比如,选用优秀歌曲让学员歌唱,就可以向学员和社会传递正能量。还有许多课程都可以其真善美的内容对学员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和教化之功。
3、学员管理方式上,要做到学员自主管理与加强党的建设、思路政治建设相结合。
一是加强学员自主管理,重点是加强班级管理。老年大学的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是班级。除了少数的集体行动外学员的活动平台主要在班上,教师也是跟班执教,各种教学任务以及开学,部署工作,放假,都要在班上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内的许多工作,都要通过班务活动来展开,校风也要通过班风来体现。在校内是班风,出了学校,就是校风,就是学校形象。班级管理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规范: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尊师重教并重的原则。班级管理要坚持“以学员为主体”,尊重学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包括工作人员要处处关爱学员、热心周到地为学员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尊师重教,学员要尊重老师和工作人员,接受教育和管理,真正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二要坚持管理方式的宽松性与约束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来讲,老年学员都具有人格的成熟性和行为的自主性,对他们的管理只能采取硬规定、软管理办法,即把合理的制度安排,变成学员的自觉行动。但是,软管理并不是要放弃硬规定,而是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员去执行硬规定,如上课时间、课间纪律等,绝不可忽视。三要坚持学员民主管理与强调学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学员自主、自律作用,由学员自己选出的班委会进行管理,让学员享受自主管理的权力和乐趣。同时,学校也要通过班级管理制度、学员行为规范等,对学员进行规范性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健康班风的养成。四要坚持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原则选好班干部尤其是班长,他们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以身垂范,善于与学员进行思想沟通,识大体,能包容,肯奉献,愿吃苦,会管理,勇担当。
二是理直气壮地加强学员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这项工作的提出,除了老年大学的政治定位,即老年大学是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外,也是根据老年大学学员目前的思想状况决定的,尤其是在一些学员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良的思想和心理偏差。比如,政治上的淡漠心理。有的人认为退下来就是要轻松一点,到老年大学就是要寻找健康与快乐,何必要搞那么多政治教育,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投入,对政治学习的敷衍。比如,价值观念上的失落心理。在社会转型期间,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老年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有的老同志认为自己奉献了几十年,现在退休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了,社会价值下降了,因此,到老年大学来就是为了消磨时光。再比如,自我要求上的惰性心理。有的人认为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生活上产生了随意性,作风上产生了散漫性,思想上产生了惰性。再比如,待遇问题上的攀比心理。随着改革开放,一大批从企业下岗,提前退休的“准老年人”也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他们认为自己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退休后单位不管,领导也不问,福利待遇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认为自己生不逢时。还比如,人生信条上的自我崇尚心理。任你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他在下面心不在焉,信不信全凭我“心”,认为政治教育是“说教”,特别是看到社会上以权谋私的一些腐败现象,错误地认为政治教育是“假大空”,也有的老年人看什么都不顺眼,脾气暴躁,倚老卖老,有的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到了老年大学以后,也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来了。所以,我们必须针对老同志这些心理偏差,跟进学员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要通过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老年大学正确办学方向,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环境、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自我管理的民主环境、文明整洁的学习环境,使学员们成为身心健康的老年人,重塑价值的老年人,精神振奋的老年人,受人尊敬的老年人。
( 原载《老年教育》之《老年大学》版2014年8月号)